ID: 24010774

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2025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学科第一次阶段检测(含解析)

日期:2025-10-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28338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天津市,学科,解析,检测,阶段,第一次
  • cover
南开大学附中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三历史学科 试卷 第 I 卷 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成文法运动:赵国颁布了《国律》;魏国有《大 府之宪》;楚国有《宪令》;秦国则有《秦律》;韩昭侯重用申不害,颁布大量的法令,“晋之故法未息,而 韩之新法又生”。战国时期的成文法运动( ) A. 反映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B.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 缓和了贵族内部的矛盾 D. 践行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2. “金道锡行”最早见于晚清出土 青铜器曾伯簠(fǔ)铭文,指的是商周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商周王 朝京畿远距离输送铜和锡的通道。考古证实,在控制、运输和管理南方铜锡资源方面,周王室分封至江汉 地区的重要诸侯国曾国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反映周朝时( ) 曾伯簠铭文拓片中的“金道锡行” A. 分封制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B. 青铜铸造工艺技术达到鼎盛 C. 国家具备了一定的治理能力 D. 长江中下游都是曾国的疆土 3. 《汉书》记载:“(汉)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汉)景遭七国之难, 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汉景帝还将王国统辖的支郡收归中央,中元六年(公元前 144 年),汉有王国 25 个, 郡则有 43 个。这一趋向( ) A. 为汉武帝大规模对匈奴用兵提供条件 B. 导致东汉末年豪强崛起形成地方割据 C. 致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频繁 D. 实质是汉朝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延续 第 1页/共 7页 4. Deepseek 对《资治通鉴》中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 763 名唐代科举进士中,有 17%的 人具备实务能力,而同期世家子弟的胜任率则达到了 34%。对于这些数据的合理解释包括( ) ①安史之乱造成的人才断层 ②门阀家学垄断仕途的升迁 ③科举考试侧重于诗赋经义 ④及第后需吏部的选拔任命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5. 下表展示了中国从汉朝到清朝各朝代的郡(府)、州、县的数量统计。通过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 下说法( ) 汉至清郡(府)、州、县数 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郡(府) 103 190 30 33 140 309 州 360 254 359 193 205 县 1314 1255 1557 1234 1127 1138 1353 注:据《汉书》《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统计。 ①自秦迄清,县是最具有稳定性的地方基层单位 ②州作为行政区域的划分名称,在唐代首次出现 ③最高层级的行政区由监察区、军区等转变而来 ④县级以上政区,数量越划越多,辖区越划越小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6. 明朝景泰以后,“榻房”(存放商旅货物的场所)逐渐被“歇家”(私人所办的客栈)所取代,“歇家” 除了提供住宿这种基本服务之外,还对客商提供仓储、信息交流、中介交易等服务,同时替官府监督商人, 甚至代为收税,等等。由此可见,“歇家”的兴起( ) A. 强化了官营贸易体系 B. 得益于商帮的发展壮大 C. 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 D. 体现了商人地位 提高 7. 19 世纪末,从京师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各地学堂、书院如天津中西学堂、广州时敏学堂、山东大学 堂、江西省城书院、河南大梁书院等,都陆续添设了“外国史志”课程,增加了世界历史知识的教学内容。 这体现了( ) A. 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B. 传统知识体系的结构变革 C. 文化传承载体的变化 D. 学校分科教育系统的完备 第 2页/共 7页 8. “一战”前,欧美各国在中国低价倾销各类机器,华商机器工业仅能为进口机器进行修配。“一战”时期, 由于欧美各国严禁机器出口,华商机器工业开始由修配进入到仿造阶段。1920 年,上海已有华商机器厂 222 家,国产机器及零配件已可成批供应市场。这说明( ) A.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