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0958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7803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答案,扫描,试题,历史,次月
  • cover
新泰中学2025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2025.9.25 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每小题2.5分,共5分) 1.良渚文化晚期墓葬中,不同类型墓葬的差异显著,如下表所示。这种差异说明了良渚文 化() 类型 墓坑规格 随葬品情况 占墓葬总数比例 长5米以上,宽3 使用大型木棺,随葬品超百件,包括玉琮、 大型墓 约1% 米以上 玉璧等礼器,以及漆器、象牙器等奢侈品 长35米,宽1 有木棺,随葬品数十件,多为陶器、石器, 中型墓 约10% 一3米 少量玉器 长2一3米,宽不 无棺椁,多无随葬品,仅少数有1一2件简 小型墓 约89% 足1米 单陶器 A.社会阶层分化显著 B.已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 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具备成熟的礼乐制度 2.《礼记·礼运》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 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这一现象反映了早期国家() A.公共权力的制度化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私有制的普遍确立 D.血缘与政治相结合 3.《尚书》中周公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成为历代治国理念的重要依据。下列 选项中,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C.“观其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 D.“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4.据西周青铜铭文统计显示,在涉及诸侯册封的62篇铭文中,有47篇提及“昭穆序列”、 “嫡庶之辨”;涉及采邑继承的38篇铭文中,31篇强调“大宗立嗣”、“小宗附从”。这反映 了西周时期() 试卷第1页,共8页 A.宗法原则渗透政治实践 B.铭文记载成为分封前提 C.诸侯权力依赖军事征服 D.采邑继承摒弃血缘关系 5.周人自称“有夏”,并以夏人故地为中心建立了周政权。春秋时,齐、鲁、晋等诸侯国自 称为“诸夏”,其地理范围向黄河中下游乃至更广泛的区域扩展。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华夏文化影响力扩大 B.宗法血缘制度强化 C.血缘政治进一步发展 D.中央集权制已建立 6.吕思勉指出:“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 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 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这主要强调() A.观念认同推动大一统局面建立 B.秦朝实现统一的伟大功绩 C.兼并战争是实现统一必然路径 D.华夏政权才具备统一实力 7.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汇集了儒、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者,他们“不治而议论”, 著书立说;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等贵族也争相养士,门下食客常达数千人。这种现象的 根源在于() A.诸侯争霸对人才的渴求 B.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 C.宗法分封制度的崩溃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应 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 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 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儒,丁一法 9.有学者统计,在《商君书》中,“国”字出现295次,“君”字出现89次,“国”与“君” 的出现次数之比约为1:0.3。而在《韩非子》中,“国”字出现591次,“君”字出现1209 试卷第2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