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0974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4321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张,语文,九年级,统编,2025-2026,PPT
  • cover
(课件网)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作者论证思路。 2.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3.品味本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 4.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增强民族自 信心。 导入 张三爱吃猪肉 张三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人都爱吃猪肉 你是怎样反驳的?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如《敬业与乐业》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文学常识———认识驳论文 批驳的三种方式 驳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 驳论据:批驳对方论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论据起着支撑论点的作用,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驳论证:通过驳论证反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是由论据推出的。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头部 四肢和骨骼 经络和内脏 驳论文的一般模式 树靶子 批靶子 做结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作者:鲁迅 敌方的论点: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震惊中外的918事变; 1931年9月21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上采取不抵抗政策; 1932年1月2日, 东北三省全境沦陷,3000多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任人宰割; 1932年3月9日,在日军的阴谋策划下,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 1933年5月31日,国民政府指示北平当局向日本妥协,为日军近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选自30年代的御用报纸 1934年 ,由国民党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蒋介石的“三日亡国论” “中国枪不如人, 炮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到现在他(指日本),一切军事的准备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要充足”“不仅十天之内,三天之内他就可以把我们中国所有沿江沿海的地方都占领起来,……灭亡我们中国。” 资料链接 “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论 这种散播悲观失望情绪、混淆黑白的论调,是极其有害的。鲁迅就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写作本文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和揭露。 一、找作者观点 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以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语气更强烈 二、分析批驳过程 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国联能帮?会帮吗? 你们会如何反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1.交代时代背景,表明文章为何而写。 2.先摆出对方的论据,并且承认这些论据本 身的正确性,为后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 误做铺垫。 欲擒故纵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②,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什么叫自信? 信地、信物、信国联、信神佛 没有自信,发展自欺力 论据推不出敌人的论点,论证有问题 批驳论证 论点: 三、感知立论与论证 间接反驳 论据 古(举例) 今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有确信,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一个人的脊梁,可以撑起整个人的躯体,一个国家的脊梁,可以撑起一个国家。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四、解读文章结论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