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01162

2016年秋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21.古诗五首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662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6,年秋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
  • cover
21.古诗五首 第一课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前三首古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重点) 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抒发的思想感情。(难点) 3.积累诗歌名句,能结合语境运用诗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诗是我国古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甚至每一首优秀的古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都是一幅绚丽的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古诗,来体会古诗的无穷魅力吧!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5岁时随父移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青莲乡。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 此诗歌的写作背景为: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而被贬为龙标县尉,时值李白离京漫游扬州,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2)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临川先生文集》,《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 (3)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田园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友无显贵。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名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等。 2.朗读诗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子规(guī)   夜郎(láng)  不畏(wèi) 自缘(yuán) 万籁(lài) 磬(qìng)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第一联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首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描写了漂泊无定的杨花,与悲鸣的杜鹃鸟,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也融情入景,隐含着作者对王昌龄被贬僻壤的同情和悲痛。 2.“闻道”“过五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可知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用跋涉五溪简述路途的遥远与艰难,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3.谈谈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理解。 明确:这两句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中,含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人相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说,只有依靠月亮才能将愁心寄与朋友。 诗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能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李白在诗中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使之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与怀念。 (二)学习《登飞来峰》 1.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特点? 明确:使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飞来峰高的特点。 2.结尾两句使用了什么典故,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使用了“浮云”的典故,“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突出表现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三)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赏析诗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