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三峡 课后·知能演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B.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C.虽乘奔御风 奔:奔跑。 D.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2.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1段中作者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山的高峻,第2段则只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水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了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了三峡秋天肃杀凄凉的环境特点。 5.根据提示填空。 (1)郦道元在《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伟高耸,给人以壮美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2)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来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形容船行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 (4)《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 (5)《三峡》结尾引用渔歌“_____,_____”来表现猿鸣之哀,渲染出三峡秋天肃杀凄凉的气氛。 二、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_____) (2)或王命急宣(_____) (3)空谷传响(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呈现的画面。 9.三峡的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概括。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 【乙】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 注①成就:轮廓。②途经信宿:路上过了两个夜晚。 10.甲、乙两文都出自《水经注》,作者是_____,北魏_____。 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间千二百里 B.林寒/涧肃 C.江水又东/经黄牛山 D.言/水路纡深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14.甲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对三峡的欣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