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3561

18 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269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昆明,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18 昆明的雨 课后·知能演练 一、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bì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yú。 1.文段中拼音对应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避   xuán   rùn   谀 B.辟 xián rèn 谀 C.避 xián rèn 腴 D.辟 xuán rùn 腴 2.文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时光悄然飞逝,可往事_____(①历历 ②沥沥)在目,如细水长流,_____(①幽幽 ②悠悠)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甲】 人到中年的鲁迅追忆藤野先生,感谢在日本期间先生曾给予他的关怀与温暖;【乙】 朱自清满怀愧疚地回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丙】 汪曾祺描写了昆明的雨及雨季特定的人、事、物,抒发了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思念之情。【丁】 虽然那些人和事都已成为往昔,而且那些回忆如同璀璨星辰般_____(①熠熠 ②赫赫)生辉,成为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3.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4.请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 朱自清满怀愧疚地回忆父亲的背影。 5.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D.丁句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的家乡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取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唰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我们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闻到一阵阵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