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后·知能演练 一、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zhān仰纪念碑。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chǔ B.zhù C.chù D.zhí 2.文段中拼音对应的汉字,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詹 B.赡 C.澹 D.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西柏坡景区位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大约90千米左右。西柏坡为国内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5A级景区。该景区现可供参观的景点有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青少年文明园等。目前,该景区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西柏坡 甲 以红色旅游为主, 乙 景区背依松柏苍翠的柏坡岭,前临碧波悠悠的柏坡湖,风景如画,也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式杂糅 B.语序混乱 C.重复累赘 D.搭配不当 4.依次填入文段中甲、乙两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但是 B.不是 就是 C.之所以 是因为 D.一边 一边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大而不凡的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有600多年的历史。 能工巧匠亮绝活 故宫在明代初期准备建造的时候,光计划和设计图纸就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建造时,明成祖朱棣在全国征召能工巧匠。参与建造故宫的主要有八个专业团队,分别是瓦作、木作、石作、土作、油作、搭材作、彩画作、裱糊作,共称“八作”。 最著名的当属木匠蒯祥。他精通尺度计算,在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卯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木结构,其关键在于主柱和横梁之间的合理组合。蒯祥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筹划,营造的榫卯骨架都结合得十分准确、牢固。在北京皇宫建筑中,蒯祥还巧妙地运用江南的建筑艺术,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 当然,除了木匠蒯祥外,还有总设计师蔡信。他设计的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整个设计既方方正正、稳稳当当,又象征大明长治久安。 千挑万选之材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建造时的主要木材都取自楠木。楠木本身带有香气,且质地坚硬,自古就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的说法,因此成为建造故宫的主要建筑材料。获取楠木却十分艰难。明书中曾经以“千人入山采木,百人安然归来”形容楠木的取材不易,因为质量好的楠木来自云贵川、江浙等一些深山老林中,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楠木的质量越好。要想从原产地运输到京城,平均十株楠木就得耗费200人的规模去运输,需要历经千里,耗时数月。 即使楠木被送达目的地,也不代表就可以直接作为建筑材料。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苏州修建了一个专门加工楠木的机构,从各地运来的楠木都要先运到这里。首先确保楠木的内部不能有一点瑕疵,包括虫蛀和开裂,质量检测合格之后,再由专业的工匠操作,从浇灌到晾晒,再到做成成品,运送到北京,最终真正成为故宫的“栋梁”。 而如今,楠木的选材和加工技术也已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600年屹立不倒的秘密,也都藏在这一根根千挑万选的楠木中。 规模宏大 从规模上看,已有600岁的故宫可称得上皇家建筑的“大哥大”。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它周围有高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