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5734

第6单元 第14讲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一轮复习

日期:2025-10-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1230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一轮,编版,统编,历史,高中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沉沦与危机———晚清时期 第14讲 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 重点问题·突破 【核心概念】 对点演练1 C [解析] 据材料“但也正是在庚子事变时,美国努力想要重新获得天津美租界”与“提倡要维护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实体”可知,美国虽然表面上提倡维护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实体,但实际上想要侵犯中国的主权,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侵略本质,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美国的对华政策,不能得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狂热性,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未提及其他列强对中国的政策,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并不是美国对外政策逐渐走向成熟,排除D项。 对点演练2 B [解析] 据材料“有人把借外债与亡国等同起来,一次次掀起拒债高潮,企图以此挽救民族危亡”“希望通过举借外债使列强在华势力达到某种均衡,以维持社会安定”及所学知识可知,举借外债对于近代中国人来说是新鲜的事物,国人的理解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的影响,尽管看法不一,但他们的观点都是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维护民族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人的舆论,这种舆论反映出人们将举借外债与民族危亡相结合,反映了民众对民族利益的关注,这种舆论并非受到列强控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观点反映的是社会舆论,没有体现政府对举借外债的态度,排除C项;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且材料中的舆论无法体现这一点,排除D项。 【重点探究】 探究主题一 (1)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不能切实履行不平等条约。 此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鸦片战争期间英国的暴行和战后多起英国人恃强作恶的中外纠纷,是造成广州民众仇外情绪的一个基本原因。要求修约,则是西方列强企图从中国攫取更多权益的策略和手段。《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虽从中国取得了许多特权,但还要求获得在中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全境通商、在北京设立使馆等特权。谋求在华全面经济与政治利益,这是西方列强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达不到,新的一场侵略战争迟早爆发,问题在于发动战争的时机和借口而已。 事实证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列强要求越过条约特权在中国谋求更大利益。然而,这位学者却抛开这一点,孤立、片面强调清政府应严格执行现有条约,避免与列强正面冲突,似乎只要清政府遵守条约,就能避免战争。 (2)变化: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质工作到正式设置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由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的近代外交。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探究主题二 (1)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付出巨大代价;民族危机意识进一步觉醒;中国开始寻求政治变革;“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碎;清王朝的朝贡体系瓦解(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联系:宣战诏书扩大了地方督抚与中央的分歧,推动了“东南互保”局面的形成。目的:保护地方利益。影响:客观上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地方势力进一步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 ● 选考命题·探究 【真题密接】 1.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时,浙江巡抚等人持有不同意见,最后此事被搁置,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官员及皇帝没有认识到新式兵船的重要性,这反映出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排除C项;材料与清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 2.A [解析] 本题考查对鸦片战争本质的认识。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这是不科学的,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