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6499

20 狼 同步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192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同步,训练,答案
  • cover
《狼》跟踪学习 一、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 【基础存盘】 1.请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缀行甚远     缀:_____   (2)一狼仍从    从:_____ (3)两狼之并驱如故  如故:_____   (4)屠大窘     窘:_____ (5)目似暝      暝:_____   (6)意暇甚     暇:_____ (7)屠自后断其股   断:_____   (8)乃悟前狼假寐  寐:_____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一狼径去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2)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名词用作动词 ①狼不敢前        原意为:方位名词,前面;句中意为:_____ ②一狼洞其中       原意为:洞穴;句中意为:_____ (2)名词用作状语 ①其一犬坐于前      原意为:狗;句中意为:_____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原意为:通道;句中意为:_____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_____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狼》,回答下列问题。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幻想。 D.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6.本文开头写“遇狼”,这是情节的开端,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_____ 7.狼很狡猾,可最终还是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 ★8.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 二、跟踪迁移 【拓展阅读】 狼三则(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注释】①歘:忽然。②瞰:窥视。③昧爽:黎明。④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诸:_____ (2)狼则罹之         罹:_____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_____ (2)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_____ ★11.短文中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与课文《狼》一文的哪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将它们默写出来。 _____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惶惶于阡陌间      阡陌:_____ (2)遂许焉         许:_____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_____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