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6992

6-1树立法治观念课件(37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10-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518020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树立,法治,观念,课件,37张,PPT
    (课件网) (部编版)八年级 上 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遵德守法 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 第1课时树立法治观念 新知导入 集体闯红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思考:集体闯红灯现象反应了什么问题 点拨:社会生活中部分人缺乏法治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坚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 道德修养:将法治观念与道德修养相结合,明白守法是基本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以法律和道德双重标准规范自身行为。 法治观念: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等法治观念,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自律、理性、负责的人格品质,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 责任意识:意识到自身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责任,积极传播法治观念,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贡献力量。 自学导航: 3.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1.法律的含义及要求? 2..法治观念的含义? 4.树立法治观念的要求? 七下11.1 法律的作用(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三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法典》 责任:赔偿费用、赔礼道歉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责任:拘留、罚款 违反:《刑法》 责任:拘役、罚金、有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常见情形:抢劫、致人重伤,醉驾、情形严重 一般违法行为 (情节相对轻微)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情节严重) 常见情形: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 谎报险情、交通违法 生活观察 某小区高层发生火灾,消防员小谢在抢险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上级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在100多人的网上聊天群里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小 谢英勇牺牲的事实。对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曾某的行为构成对烈士小谢名誉的侵害,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判决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该案判决后,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到校园、社区、企业以案释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 思考:曾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 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1)警示:要尊重英雄烈士,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触犯法律。 (2)意义: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营造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岗。 2025年5月28日,山东烟台,一位游戏主播秋止(真名:姚某)在直播打游戏时,嘴一快、念一歪,把邱少云和游戏人物的死亡场景扯到一起,语气轻佻,配合着枪声特效,还真以为自己加了个好笑的“游戏滤镜”。 话音刚落,弹幕瞬间炸开锅,不是夸主播“梗玩得溜”,而是一水儿的谴责、吐槽,引发网民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人举报后,姚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陈述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姚某处以行政拘留。 姚某为何被行政拘留?他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姚某被法律制裁的背后体现了什么? 探究一:法律的含义及要求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1)含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