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7418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我评估检测(一)(含答案)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316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
  • cover
第三单元自我评估(一)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默写。(4分) 古诗中有修辞之妙。《黄鹤楼》中“ , ” 两句运用对偶写出黄鹤楼两岸的视野开阔、景色优美;王维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 B.故渔者歌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山川之美 水陆草木之花 D.相与步于中庭 重于泰山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C.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黄州期间。 D.《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4.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走进三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6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我们知道,过去的三峡是古老而又神秘的,而现在走近我们的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感的,更加壮美的三峡。请你为今日之三峡拟写一句广告词。(2分) (3)在征集有关三峡对联的活动中,同学们结合《三峡》一文拟写了不少对联,请你依照示例也拟写一副对联。(2分) 示例:上———江水急奔绿舟过 下———清泉飞下白水流                                                                               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3分)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根据地,采访考察后完成《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一问世便在世界上引起轰动。阅读以下文段,分别写出对应的人物。 (1)他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2)他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每次作战不管大小,他事前总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他的主要战术一般都很成动,因为他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 (3)他童年时差点被祖母溺死,幸而被舅舅解救。少年时做过放牛娃,做过矿工,当过鞋匠学徒,到烧碱矿做过工。当兵后,走上革命道路。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1)           (2)           (3)           二、阅读与鉴赏(5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7.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在尾联中借“采薇”的典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