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7481

23《〈孟子〉三章》跟踪学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203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孟子〉三章,跟踪,学习,答案
  • cover
《〈孟子〉三章》跟踪学习 基础锤炼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0分) (1)池非不深也( ) (2)委而去之( ) (3)亲戚畔之( ) (4)岂不诚大丈夫哉( )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6)往之女家( ) (7)曾益其所不能( ) (8)征于色( ) (9)入则无法家拂士( ) (10)国恒亡( )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14分) (1)利: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也 ( )( ) (2)戒:戒之曰/必敬必戒 ( )( ) (3)之:往之女家/妾妇之道 ( )( ) (4)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 (5)拂: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6)士: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 ( )( ) (7)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 )( ) 3.按要求填写课文。(6分) (1)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所持的看法是: , 。 (2)面对挫折,我们可以牢记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两句“ , ”,明白经历种种磨炼后的益处。 (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 。 课内精读 阅读《〈孟子〉三章》,回答问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4分)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3分) 6.下列对《富贵不能淫》一文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拓展阅读 (一) 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③廪庾④尽满,而府库余财。 (选自《汉书·食货志上》) 【注释】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③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④廪庾:粮仓。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服御无所增益 (2)国家亡事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召匠计之,直百金。 ★11.用自己的话说说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及效果。汉文帝的治国之道体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什么主张?(4分) (二)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