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跟踪学习 基础锤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9分) 瞻仰( ) 旌旗( ) 天堑( ) 挑xìn( ) 髻子( ) 庑殿( ) 镏金( ) 矗立( ) 上sù(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无数的革命先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永垂不朽。 B.爱国志士们慷慨激昂的演讲唤醒了思想沉睡的人民大众。 C.2011年3月11日4时46分,日本发生了耸人听闻的里氏9.0级地震。 D.老方见小方出尔反尔,不讲信义,不禁怒形于色,拂袖而去。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B.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C.中医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千万别慌,”老师再三说:“先搞清楚情况再行动。” 4.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什么特征?(9分)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3)纪念碑是用170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课内精读 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回答问题。 5.“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一句中的“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和“至少”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6.碑文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和“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有什么历史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4分) 7.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有什么象征意义?能否用其他物品代替?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8.放眼今天的世界,如果要在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可以增加哪些内容?(至少写两个)(4分) 拓展阅读 圜丘坛的秘密 ①圜丘坛位于北京市的天坛公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圜丘坛分三层,最大直径约54.9米,坛总高约5.2米,是明清两朝的帝王在冬至日祭天的场所。 ②设计者在圜丘坛中融入了大量的数字“9”。古人认为,“9”为最大的天数,寓意至高至大。从地砖数量来看,圜丘坛每层地砖由9圈石块铺成,每圈石块的数量是9的倍数。之所以每层地砖为9圈,是因为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俗称“九重天”。从栏板数量来看,圜丘坛顶层栏板有36块,中层栏板有72块,底层栏板有108块,每层栏板均为9的倍数。上述栏板总数为216块,与《周易》所载“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相符合,可反映古代帝王的崇天思想。圜丘坛在营建上创造了“9”的数字神话,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设计技术。 ③圜丘坛可产生回声效果:圜丘坛的最上层正中心有一块扁圆柱体状的石块,被称为天心石。科学研究表明:天心石的传音原理在于圜丘坛地面及周边栏板对声波的反射。天心石的四周,除了栏板和地面,没有任何阻碍物。在这种条件下,当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时,声波经过光滑的台面和四周栏板的反射,其中的大部分仍能够回聚到原始发声位置。由于圜丘坛的半径相对较小,声波反射过程所需时间很短,与原音很快就叠加在一起,使人感到发声更加宏亮和浑厚。另外,由于声波的反射从四面八方汇集,因而各个方向的回声在天心石汇聚时,又能产生“一呼百应”的声响效果,而说话者很难分辨出原始声音和回声。由此可见,天心石实质是古代工匠智慧的反映。 ④圜丘坛的建筑造型充分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意境。从平面形状来看,圜丘坛各层平面为圆形,这与古人“天圆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