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的雨》跟踪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5分) 乍( ) 鲜腴( ) 篱笆( ) 扳尖( )??? 缅桂( )? ?绿釉( )? 青头菌( ) 辟邪( )? 八卦( )? 吆喝( ) ?暮年( )?一碟( )??? 饱涨( )? 苔痕( )?密匝匝( )?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核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 B.他讲起话来总是连绵不断的,让人无法插上一句。 C.一声巨响,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据调查,我国超 80%左右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 B 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地了解了汪曾祺。 D.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事业。 4.文学常识填空。(7分) (1)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 . . 。代表作品有 等。 本课中的诗句“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分别出自 的 《 》和 的《 》。 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4分) 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 ; , 。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课文题目是“昆明的雨”,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4分) 7.赏析下列句子。(4分)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 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8.“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了课文第3段和第12段,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吧。(4分) 9.作者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能说说“那天的情味”指什么吗?(4分) 10.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昆明的雨”为题,是否怀念的就是昆明的雨?(2分) 11.《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体现“以小见大”的。(3分) 拓展阅读 翠湖心影 汪曾祺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湖水常年盈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