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7936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自我评估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300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
  • cover
期末自我评估 (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戍鼓断人行, 。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3)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诗歌中有“风”: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借“风”渲染离愁别绪;秦观的“ ,豪兴徜徉”(《行香子》)中蕴含安闲自在之情。 诗歌中还有“酒”:李白的“ , ”【《行路难》(其一)】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刘禹锡的“今日听君歌一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汉字博大精深,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令人    的文化瑰宝。汉字起源甚早,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从字体的古今演变中,可以    古人生活与文化的点点滴滴。汉字的美,是不容xièdú的。   汉字,纵跨几千年时光,横越数万里广袤土地,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中国人,都能作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彼此之间的交流,体现了个人的hányǎng。这种问候所揭露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他文字很难达不到的。bùyán-éryù,汉字是全球华人     的乡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xièdú(   ) (2)hányǎng(   ) (3)bùyán-éryù(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附庸风雅 窥视 不同 B.叹为观止 窥探 共同 C.附庸风雅 窥探 共同 D.叹为观止 窥视 不同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种问候所展现的文化聚合力与民族向心力,是其他文字很难达不到的。 B.这种问候所揭露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他文字很难达到的。 C.这种问候所展现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他文字很难达到的。 D.这种问候所揭露的文化聚合力与民族向心力,是其他文字很难达不到的。 九(1)班拟开展“认识中国传统色彩”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5~6题。(4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色彩如今依然流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在2023年春晚舞台上,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以舞为语、以曲为韵,将中国传统色彩———梅红、沧浪、缃叶、远山黛等43种颜色,唱成歌、舞成画,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 中国传统色彩的走红带来诸多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必须守住中华文化的根,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妨从小切口、小角度入手,深挖下去,同时利用新技术新表达,在更多平台上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材料二: 大自然的颜色何其多,为了留住这份美好,我们的祖先便学会了从自然中提取颜色,将它们运用在瓷器、服饰、绘画、建筑、漆器等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色彩。中国色彩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中国色,又不止于色。中国色彩包含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其视觉,纯而不艳,灰而不脏;其配色,讲究和谐之美,诗意而曼妙。颜色的背后蕴藏着流传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 5.任务一:小文通过整理资料,初步了解了中国传统色彩的特点,但他不明白为什么把“梅红、沧浪、缃叶、远山黛”等色彩称为中国传统色彩,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帮他解惑。(2分) 6.任务二:小文想写一副对联描述自己对中国传统色彩的感受,上联已拟成,但下联语言还没有组织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