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的单质 教学设计 一、学科素养目标: 1.了解铁元素在自然的存在形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我国古代应用铁的化学史感受中华民族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与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2.掌握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纳、分析、总结铁在不同反应中的价态变化,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3.能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一步认识铁的化学性质,基于实验事实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于解释生产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安全意识。同时根据实验事实探究Fe与H2O(g)的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引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打铁花”。 激发学生了解与探究新课的兴趣,感受铁元素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广泛用途,从而认识到学习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探究:铁元素的存在 一起走进铁的博物馆第一站:新疆第二站 张掖展示图片材料,引导学生认识铁的存在形式,铁在地壳中的含量高。铁的发展史第三站:河南三门峡铁的冶炼———高炉炼铁Fe2O3+3CO =高温= 2Fe+3CO2 了解铁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发展史,认识到铁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让学生对我国古代冶铁技术的认同 探究:铁的物理性质 第四站:五金市场教师:展示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图片材料总结出铁相应的物理性质 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探究:铁的化学性质 教师:展示钠的一般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类比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回顾推理铁与非金属单质、硫酸、硫酸铜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小组讨论三个反应中铁的化合价变化异同及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铁反应后价态改变的规律并展示讨论成果,形成铁在反应中价态变化的模型认知。 将已有知识从新的视角进行分类总结,增加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认识铁的化学性质,并为铁与水的反应做铺垫 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第五站:钢铁厂近代工业炼铁,炽热的铁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充分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1.根据情境,思考盛装铁水的模具必须干燥的原因。2.铁会与水反应吗?如果会,请预测铁与水的反应产物?3.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设计实验探究反应的产物。虚拟实验:铁与水蒸气的反应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黑色产物和气体产物 联想生活中铁锅烧水、质疑、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铁与水反应得产物,并选择一位学生代表阐述预测反应产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猜想产物应该是什么?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分析产物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近代工业炼铁中模具不能有水的事实,对现象背后的反应原理提出猜想,培养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同时从生活经验中否定猜想,引发认知冲突,培养证据推理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通过分小组讨论产物,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生活中的铁元素 第六站:身体研究所展示图片资料 学生认识到铁元素对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价值 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主要体现在教学思路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归纳,自主学习,设计了铁的博物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好,通过活动探究将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产物探究、气体检验、实验装置构成、产物判定及金属与水反应规律诠释的十分详尽,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将铁的氧化物的内容以资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和探究能力。存在问题也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