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8678

第17单元 第50讲 史料研读(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一轮复习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759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轮,编版,统编,历史,高中,2026届
    第50讲 史料研读 ● 史学理论·概述 【核心概念】 情境演练1 共性原因:巩固政权合法性;强化统治权威;文化认同与宣传。史料价值:两者均为实物史料,直接反映了各自帝国的政治、文化及统治者的治理思想,对研究古代帝国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情境演练2 校勘记:据《宋书》《南史》,《建康实录》“吕梁”记载有误;“吕梁”当为“吕”或“吕县”之误。特点:关联性,互证性,完整性。 ● 选考命题·探究 【真题密接】 1.B [解析] 题干中提及的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来源于《史记》,这是文献史料,而“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是实物史料,根据这两种史料可以推断出秦人养马的史实,体现出研究历史时应注意不同史料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距今约1万年前,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且材料未涉及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时间,排除A项;秦人是否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与材料中的苜蓿属植物和马骨的发现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凭借材料无法说明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排除D项。 2.B [解析] 在研究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的问题时,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史料的来源和成书的时间,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史料的可靠性和客观性。《三朝北盟会编》是南宋中期的作品,它按时间汇编了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宋金和战的史料,成书时间相对较早,更接近南宋初年的历史事件,综合考虑,研讨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问题时,首先应该重视的是成书时间较早、更接近历史事件的《三朝北盟会编》,故选B。《宋史》是元朝后期的作品,虽然是根据宋朝的国史和实录等编撰的,但是由于成书时间距离南宋初年较远并且可能受到元朝政治立场的影响,因此不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史料,排除A;《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后期的作品,成书时间比《三朝北盟会编》晚,可能受到后来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依据的南宋高宗朝的文集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排除C;《宋史纪事本末》是明朝后期的作品,在四本史书中成书时间最晚,且在《宋史》基础上再加工,同样可能受到后来朝代的影响,排除D。 3.D [解析] 根据材料“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可知,该学者认为对《史记》的研究,不能只看一些注解,还要看考古学家的注解,由此得出,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料实证与战国时期的科技。题干材料反映了曾侯乙墓出土漆箱上绘制的星宿图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石氏星表》是关于天文星宿的文献,这说明考古发掘的文物与《石氏星表》的文献记载有一定的同一性,可以相互印证,故选C。在史学研究当中,图像并不一定比文献记载更可靠,故排除A;曾侯乙墓属于战国时期的墓葬,并不是西周的墓葬,故排除B;曾国并不是楚国,而且材料强调的不是制漆工艺精湛,而是考古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故排除D。 5.C [解析] 根据设问要求“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结合示意图的基本信息,“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主要是指确实发生过,并未留存史料,但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C项正确。“网格部分”没有包括史料部分,故A、B两项错误;“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包括了客观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而且史料和史书中历史事实并不涉及错误的记载,故D项错误。 6.A [解析] 历史资料包括考古的新发现,推动人们对历史认识的水平的提高,所以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等,可以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未体现文字记载的主观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几大古文明的研究有类似的过程,并非强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C项表述不准确,可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族群身份的认同,排除D项。 7.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