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18975

第1章 章末强化练(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日期:2025-10-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9996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生物技术,必修,选择性,2019,生物学,人教
    章末强化练(一) 1.C [解析] 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酒精擦拭超净台都是较为温和的方法,属于消毒,A正确;接种所用的吸管、培养皿及接种针等必须进行严格灭菌,B正确;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时间为15~30分钟,C错误;干热灭菌、将试管口通过火焰灼烧都属于灭菌,都能杀灭芽孢和孢子,D正确。 2.C [解析] 酒酿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微生物为酵母菌,A错误;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发酵所用容器消毒不彻底可能会出现霉变,C正确;温度达到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酵所用的时间反而越来越长,D错误。 3.B [解析] 酸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防止亚硝酸盐对人造成危害,A错误;家庭制作酸菜属于传统发酵技术,不需要严格的灭菌,B正确;土坑酸菜中酸菜不腐烂主要是因为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形成的酸性环境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存,不可以加入抗生素,会杀死乳酸菌,C错误;发酵初期的酸菜坛液体表面可能出现一层白膜,其主要成分是酵母菌,因为液体表面氧气较充足,乳酸菌不可以大量繁殖形成菌膜,D错误。 4.D [解析] 由题图可知,流程1先加入酵母菌再加入植物乳杆菌,流程2先加入植物乳杆菌再加入酵母菌,故该实验可探究不同的菌种接种顺序对物质转化的影响,A正确;将马铃薯制备为适合发酵的培养基是预处理的目的,B正确;该实验探究不同的菌种接种顺序对物质转化的影响,不同的菌种接种顺序为自变量,时间因素为无关变量,因此①酵母菌的发酵时间为18 h,②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时间为24 h,C正确;由于菌种的接种顺序不同,即使反应条件③和④完全相同,流程1和流程2的产物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5.B [解析] 沸水可以使酵素和洗衣粉中的活性物质失活,会降低洗涤效果,A错误;水果发酵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在酵素制作时容器内留下20%空间有防止发酵液溢出造成杂菌污染的作用,B正确;蛋白酶和脂肪酶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C错误;发酵装置在阴凉处放置时,会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需要间隔一定时间放气,后期代谢强度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D错误。 6.B [解析] 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配制后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所用器具需要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A错误;由于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培养,所以划线接种前,无须对酱油原培样品进行稀释,B正确;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培养时需要提供无氧环境,因为是筛选耐高盐乳酸菌,所以培养基设置了不同浓度的NaCl,需要酸性培养基,C错误;培养基中得到的单菌落可能包含酵母菌等其他菌落,D错误。 7.D [解析] 图中①为诱变育种,②为分离、提纯产物,A正确;延长稳定期可以提高代谢物的产量,要达到这一目的,可采用连续培养的发酵方式,B正确;由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发酵菌种为好氧菌,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增加通氧量,C正确;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即发酵条件)等,D错误。 8.C [解析] 获得高产L-天冬酰胺酶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A错误;培养基中加有奈斯勒试剂,若微生物能产生L-天冬酰胺酶,则菌落周围会出现棕色圈,从功能来看属于鉴别培养基,其中充当氮源的成分是牛肉膏和蛋白胨,B错误;菌落B和菌落C周围棕色圈的直径相同,但C的菌落直径更小,因此菌落C产生的L-天冬酰胺酶更多,应选择菌落C作为高产L-天冬酰胺酶菌株进行大量培养,C正确;从接种结果来看,菌落分布较为均匀,应该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D错误。 9.A [解析] 题中实验需从土壤中获得菌种,故土壤不需要灭菌,A错误;丙草胺可提供碳源、氮源,配制的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正确;据题图可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约为1.5×1010个,C正确;图示采用的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只观察到一个菌落,因此用该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