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教huì( ) 劝miǎn( ) 遂成( ) 淫慢( ) 淡泊( ) 夫君子之行( )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B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静以修身 (3)非志无以成学 (4)非学无以广才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7)遂成枯落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一词多义 (1)学 (2)之 (3)成 (4)志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全文不足百字,以议论为主,论述了修身治学的道理,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B .诸葛亮在信中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学习,第三是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C .诸葛亮在文中指出“静”是学习的前提,只有“静”オ可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心无旁鹜地学习、沉思及反思自己的作为。 D .诸葛亮在信中对儿子晓之以理,先从反面论述了不静之害,又从正面说静理,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经典默写。 (1)《诫子书》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座右铭以激励自己淡泊自守,宁静专一,这句话是: ,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表现懈怠浮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诫子书 诫: ② 非学无以广才 广: 10.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14.中国文人历来注重“修身”,结合课文和下面一则链接材料可 以看出,诸葛亮主张的修身的方法是(1) ,曾子主张的修身的方法是(2) 。 链接材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论语〉十二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乙】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②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③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④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⑤。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陈谏议教子》)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啮:咬。③贾人:商人。④遽:急忙,马上。⑤直:同“值”,价值,这里指钱。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