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专题 1-2(苏教版 2019 必修第一册) 5.难度系数:0.6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丹砂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侯氏制碱法主要反应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的结构示意图: B.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3种 C.中子数为 8的 C原子 D. 的电离方程式: 3.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图 1 图 2 / 图 3 图 4 A.图 1: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 B.图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C.图 3: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D.图 4:分离乙二醇(沸点为 197.3℃)和乙酸(沸点为 117.9℃) 4.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电解质 A 烧碱 B 苛性钠 C 纯碱 D 熟石灰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 B. C. D. 6.中科院天津生物所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以二氧化碳(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下列有关二氧 化碳和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 mol CO2的体积约为 22.4 L 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 CO和 CO2的分子数之比为 1∶1 C.淀粉中 C、H、O的质量之比为 6∶10∶5 D.22 g CO2所含原子的数目与标准状况下 11.2 L H2O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7.1956年,科学家已在实验室中制得了 。 由罗马大学的 Fulvio Cacace及其同事在 2002年发现,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相同质量的 和 原子个数比为 4:3 C.同温同压下, 和 的密度之比为 3:4 D. 与 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8.已知青蒿素是一种有机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可溶于乙醇、乙醚等, 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 156~157℃,热稳定性差,乙醚的沸点为 35℃,如图是从黄花青蒿中提取青 蒿素的工艺流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碎应该在烧杯中进行 B.操作 I是萃取,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 C.操作 II是蒸馏,所用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 D.操作 III是重结晶,具体为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 40 g NaOH溶于 1 L水中,c(NaOH)=1 mol·L-1 B.从 1 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 500 mL后,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L-1 C.0.1 L 2.0 mol·L-1的氨水中 n(NH3)=0.2 mol D.100 mL溶液中含有 28.4 g Na2SO4,则溶液中 c(Na+)=4.0 mol·L-1 10.某实验需用 溶液,配制该 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示意图如下。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和滤纸称取 氢氧化钠固体 B. 在烧杯中完全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C.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⑥①⑤ D.操作①时,若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配的 溶液浓度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