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2467

第1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25675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时间坐标 1894 1901 1905 1906 1908 1911 1911.12 1912 1912.3 清政府 革命派 兴中会 新政启动 同盟会 预备立宪 《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武昌起义保路运动 南北议和 清帝退位 民国成立 《临时约法》 袁氏就职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自救。 时间:1901年 清政府似乎是要完成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而实质上这只不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洋务派自强的老调重弹,新政的指导思想仍然是洋务派的理论纲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李新《中华民国史》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 ———光绪帝《上谕》(1901年2月14日) 2、清末新政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自救。 时间:1901年 内容: 编练新军 设立督练公所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商部、学部等) 引进先进观念 壮大民族资产阶级 培养新知识分子 成为掘墓人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自救。 时间:1901年 内容: 评价:未能真正挽救清政府统治,但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民主力量的发展。 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更重要的是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这次新政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预备立宪 背景:日俄战争俄国失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立宪派的推动;民主宪政成为时代潮流; 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舆论大都认为这与俄国未行宪政而日本实行了宪政有着密切关系。迫于形势和舆论的压力,清延派载泽等五大臣分赴日本及欧美各国“考察政治”。1906年,清廷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受到立宪派的欢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渐轻。一曰,内乱可弭。 ———载泽《请宣布立宪密折》(1906)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预备立宪 背景: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过程: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八、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钦定宪法大纲》(1908)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预备立宪 背景: 目的: 过程: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