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2733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日期:2025-10-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32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青,树下,小学,教案,格式,2课时
  • cover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一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一个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一篇习作《猜猜他是谁》;一个语文园地。学习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想象文中的情景,从文中相关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带领学生用心去感受美妙的生活。 课 题 内容简说 语文要素 大青树下的小学 通过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以及课上课后的情景,描绘了一所边疆小学里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团结。 在文中画出有新 鲜感的词句。 花的学校 这首散文诗运用了拟人手法,刻画了花孩子们天真烂漫、自由洒脱的性格特点。 关注文中把事物 当人来写的新鲜表达。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综合运用阅读方 法,和同学交流自己画出的新鲜词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 1.读会、写会本组中的重点生字、词语,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3.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粗知课文大意。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并教会学生习作格式,体会习作的乐趣。 5.指导朗读,从而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6.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妙。 三、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2.通过朗读重点句子,理解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 3.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妙。 四、课时分配 《大青树下的小学》2课时 《花的学校》2课时 《不懂就要问》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1课时 《语文园地一》2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重温课标———课文讲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顺序进行。教师首先深入了解新课标中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处理好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再通过“讲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美妙的生活。再通过一个口语交际,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再围绕“猜猜他是谁”的游戏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这个同学。整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体会交际、习作的乐趣。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 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 型 新授课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语言运用:会认“绒、昂”等6个生字,会写“坡、球”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思维能力: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指导学生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能根据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场景进行说话训练。 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朗读,学生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2.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一、聚焦“单元导语”,揭示单元主题。 (4分钟) 1.课件出示三年级(上册)教材封面、对应目录、某个单元的内容。 2.介绍篇章页,指导学生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 1.学生对比三年级(上册)教材,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说出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二、按照下面的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6分钟) 教师出示如下内容 ●上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