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共三大题,总分 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分),作答时间 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古诗文中多有与“行”相关的名篇名句。 (1)行至洞庭,范仲淹以“_____,_____”(《岳阳楼记》)抒写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被贬归来,刘禹锡用“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道尽物是人非的凄凉。 (2)无路可行,最令旅人迷茫,而李白却发出“_____,_____”(《行路难 其一》)的强音,将迷茫化为前行的信念,鼓舞了无数迷惘中的行路人。 (3)有“行”就有别离,有别离就有思念。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_____,_____”,借梦中的故乡之景写尽乡思之苦;而苏轼则一反离人之常情,用一句“_____,_____”(《水调歌头》),把离别的思念化为最美好的祝福。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庞,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乙】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màn长呀! (节选自《艾青诗选》)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给( )予 家畜( ) màn( )长 (2)下列对甲诗中画线词“咒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驱鬼、诛魔的话 B. 控诉的言论 C. 表达意念的口诀 D. 恶毒的话语 (3)甲诗出自《大堰河,我的保姆》,乙诗出自《_____》,两诗都创作于艾青诗歌创作的_____(第一个/第二个)高峰期。 (4)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作中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请结合上面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在这两首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3. 班级前往“六尺巷”景区开展“礼让文化之旅”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小组为活动创作了一副对联作为标语,请用下列词语将这副对联组合完整。 巷传 德为邻 礼让 千载 三分 心自阔 上联:_____下联:_____ (2)在六尺巷故事展馆,讲解员讲述了清代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小语同学深受触动,下面是他与讲解员的对话,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老师,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礼让”的传统智慧。那在邻里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①_____? 讲解员:问得好!“六尺巷”精神的核心在于“和”与“让”。它提醒我们,“让”往往更能解决问题、增进和谐。这种智慧在今天处理社区矛盾,甚至国际交往的过程中依然闪耀着光芒。 小语:谢谢您的解答!最后,②_____? 讲解员:可以学习张英“以和为贵”的格局,在日常生活中多包容、少计较。 (3)下面是景区内与“六尺巷”故事相关的建筑,请参照示例,从B、C两处中任选一处,撰写一句20字以内的解说词,以揭示其所承载的精神价值。 【示例】A.一纸家书,丈量出比六尺更宽广的胸襟。 建筑:_____(填字母)解说词:_____ (4)下面是活动结束后,一位同学所写的研学心得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忙修改。 【甲】通过这次探访六尺巷,使我深刻认识到“礼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