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山居秋暝 《江雪》 《咏柳》 《绝句》 《早发白帝城》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自由朗读这三首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枫桥夜泊 [唐]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借助注释、字典等工具,小组合作读诗,大致说说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互相交流。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树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译文: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 / / / / / 注释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秋:点明季节。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点明具体时间。 山间秋天傍晚的景色 默读古诗颔联和颈联,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说说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八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清澈的泉水,竹林里洗衣女子归来时的喧笑声,莲叶晃动,渔船顺流而下,让人感到宁静淳美而又清新活泼。 如果自己身处其中,会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句描绘了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画面。两句一静一动,画面幽静又不失一份灵动,真可谓动静结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莲动”“归浣女、下渔舟”都是动态描写,展现了山中的人们悠闲自在的生活、劳动场面。 请读一读,并思考:为何会“竹喧、莲动” 竹喧 浣女归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莲动 渔船顺流而下 ———先见莲动,后现其人。 动态描写 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以动衬静 假设此刻你就是王维,秋日的傍晚,一场雨过后,推开院门,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扑面而来,丝丝的凉意让人感觉很舒服。沿着山林缓缓而行,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洒落在我的肩头,我的手臂,和我每一个足印上。穿过松林,一条清澈的小溪展现在眼前,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这时,竹林里传来一阵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它消歇,可“我”还是愿意长久地留在这里。 空山 明月 松树 溪石 静态描写 清泉 竹林 浣女 渔舟 莲叶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想象画面,读出静态美和动态美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要读得轻缓一些,就像“空山”的静态画面慢慢呈现在眼前;从“照”到“流”,由静到动,语调要变得活泼些。 颈联由景人事,朗读时要相对响亮、明快,让人感受到动态场景。 王维,开元年间中进士。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平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诗人在中年以后,随着政局的恶化,曾在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逐渐对世事淡漠(但尚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