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025真题中的易错易混汇总 1.(2025·云南)体重管理效果取决于人们对各种方式的选择 。(×) 解析:体重管理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对各种方式的选择会影响体重管理,但效果“取决于”人们对各种方式选择的说法过于绝对。 2.(2025·云南)体重管理效果受医学干预和体育运动发展的主导。(×) 解析:体重管理受医学干预和体育运动的影响,但不是受其主导。 3.(2025·湖南)石板小桥与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解析:从石板小桥再到友谊的桥梁,都是“桥”,石板小桥与桥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2025·湖南)古桥矗立在历史深处,属于发展历程中的旧事物。(×) 解析:古桥矗立在历史深处,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并不是发展历程中的旧事物。哲学上的旧事物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日趋灭亡的东西。 5.(2025·云南)微生物加固技术的运用为文物修复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 解析:微生物加固技术是一种具体的修复技术手段,而不是方法论指导,“方法论指导”更强调理论层面。 6.(2025·广东)悲秋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悲秋情感是人们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而产生的对秋天的一种感受,并不是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7.(2025·广东)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疏离排斥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原因。(×)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不存在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疏离排斥。悲秋情感的生成主要是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而不是所谓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疏离排斥 8.(2025·河南)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因。(×) 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而不是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因。 9.(2025·陕晋青宁)竞技体育能够验证机器人活动的目的性。(×) 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目的性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特点。机器人不具有意识,其活动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所以竞技体育不能验证机器人活动的目的性。 10.(2025·陕晋青宁)机器人参加竞技体育的测试是实践活动。(×) 解析:实践的主体是人,机器人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11.(2025·河北)经实践检验的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实践检验为正确的认识才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2025·河北)“是”与“非”不能辨别,因为多数人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 解析:孔子的话强调即使多数人意见一致(众好或众恶),也必须通过考察来辨别是非,即认为“是”与“非”是可以辨别的。 13.(2025·北京)AI“鹰眼”鸟类监测系统,可以获取鸟群的鲜活印象,是感性认识的最终目的。(×) 解析:感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AI “鹰眼” 系统获取的鸟类图像、数量等信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但它的存在是为了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揭示鸟类活动的规律来指导实践。 14.(2025·北京)AI“鹰眼”鸟类监测系统,重现鸟群的外部联系,实现了从感觉向表象的跃升。(×) 解析:感觉和表象都是感性认识,“跃升” 更强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变。 15.(2025·四川)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和衡量尺度。(×) 解析:社会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