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四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起源于? (P3) 2、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判断) (P4相关链接) 3、世界观和方法论含义以及他们的关系 (P5、6) 4、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P6、7) 5、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内容一是?二是? (P8)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P10)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类? (P10) 8、两个对子和两大范畴分别是什么? (P11)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核心观点? (P13)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是科学的?为什么是革命的? (P14)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P15) 1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P15) 【特别提醒】 (1)哲学产生和来源于实践,获取方式是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世界观人人都有,有正确错误之分,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7)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 【注意】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是百科全书”、“哲学是科学之母” 、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是非科学的 (10)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唯心主义。 【注意】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 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1、物质的含义、唯一特性 (P18) 2、什么在人类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P19) 3、意识的含义 (P20) 4、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P21)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P22) 6、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P23) 【特别提醒】 (1)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除了包括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2)物质≠具体物质形态。物质不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物质是对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二者是共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3)物质和意识不是不可分离,相互依赖的。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 (4)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5)规律≠联系≠现象≠规则等(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律是客观的。发明规律,消灭规律,创造规律,改变规律都是错误表述。但是可以发现规律,尊重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6)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7)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8)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9)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辩证法) 1、联系的特点 (P27-29)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表现为? (P29最下面) 3、发展的实质? (P32) 4、判定新旧事物的标准 (P33最上面) 5、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36) 6、矛盾的基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