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7061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41张PPT)

日期:2025-10-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40457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4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目 录 议题一:古籍经典: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 议题二:缘起何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 总议题: 从《典籍里的中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议题三:迈向何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古籍经典 ———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 议题一 典籍 简介 《尚书》 展现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以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 《天工开物》 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著书,晚年读持家,把书中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教授给乡邻,继续福泽百姓。 《史记》 以“家国一体”的大一统思想为主题基调,以子承父志、著书立说为核心, 《本草纲目》 聚焦中华医学典籍,增进大众对中华传统医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论语》 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 《孙子兵法》 感悟古代兵法中“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历史真谛,理解“以和邦国”“以和为贵”的血脉传承。 《楚辞》 延续“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徐霞客游记》 感受这位千古奇人“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人生理想,以及追根溯源、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道德经》 展现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奥义 《周易》 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歌颂先贤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美德。 议学情境:《典籍里的中国》简介 议学任务1:《典籍里的中国》简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此外,还有哪些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义”一定正,不正何“义”———《墨子·天志下》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敬事而信,敬业乐群———《论语·学而》 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水浒传》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等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以下材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自强不息 向上向善 社会和谐 孝老爱亲 见义勇为 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 以下材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