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7171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梳理(共51页)

日期:2025-10-0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6380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梳理,51页
  • cover
~~~~~~~~~~~~~~~~~~~~~~~~~~~~~~~~~~~~~~~~~~~~~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关于原始社会的常识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及氏族制度 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国家的出现 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5、奴隶社会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和此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 2、封建制剥削和封建制国家各项制度的特征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与产生 4、资本主义的伟大贡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 本框重点与难点: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地位。 ~~~~~~~~~~~~~~~~~~~~~~~~~~~~~~~~~~~~~~~~~~~~~~~~~~~~~~~~~~~~~~~~~~~~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关于原始社会的常识 (1)原始社会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的两大阶段及经济形态特征 A.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旧石器时代。 B.经济形态特征(生产力所决定):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及氏族制度 (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理解氏族制度(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A.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属于管理方式)。 B.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他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属于管理方式)。 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国家的出现 (1)原始社会的解体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的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补充: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历史的进步。 (2)关于阶级的常识 A.阶级的出现: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 补充:奴隶的两大来源为战俘和债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