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7490

浙美版(2024)三上 第四单元第10课《连年有余》课件(17页)+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5-11-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857916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连年有余,视频,教案,17页,课件,10课
    (课件网) 同学们,视频里人们在庆祝什么节日?大家看到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装饰? 观察视觉元素 引导学生观察春联、灯笼、窗花等传统装饰,识别其色彩与图案特征。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建立视觉符号与文化意义之间的联系。 探讨象征意义 启发学生思考传统装饰背后的吉祥寓意,如辟邪、迎福、团圆等。理解民俗物品在节庆中的文化功能。促进深度文化认知与思维发展。 激发文化兴趣 以生动形式唤起学生对传统年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深入学习剪纸艺术做好情感铺垫。推动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 过渡剪纸主题 自然引出剪纸作为春节重要艺术形式的学习内容。衔接视觉观察与动手实践环节。开启从欣赏到创作的教学循环。 观察并猜测其寓意,引出课题《剪纸迎新年》。 作品呈现 展示一幅精美的‘连年有余’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案中的鱼与莲花元素。 寓意探究 提问学生‘连年有余’可能表达什么祝福,鼓励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其吉祥含义。 文化联想 引导学生思考‘鱼’为何常出现在年节装饰中,初步建立谐音与象征的文化联系。 课题引入 由‘连年有余’自然过渡到剪纸艺术,揭示本课主题———用剪纸迎接新春佳节。 观察:“这些装饰上有什么共同的图案?大家知道它们代表什么美好的祝福吗? 观察:“这些装饰上有什么共同的图案?大家知道它们代表什么美好的祝福吗? 连年有余 美术老师 文化寓意讲解: - 鱼纹彩陶盆的历史背景:“鱼”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连年有余”的吉祥含义:通过谐音解释美好祝福。 文化寓意讲解: - 鱼纹彩陶盆的历史背景:“鱼”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连年有余”的吉祥含义:通过谐音解释美好祝福 01 鱼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鱼纹彩陶盆出土,反映先民对生命延续的祈愿。鱼作为早期文化符号,承载原始信仰与艺术表达。其形象广泛出现在原始部落的生活器具中。 02 文化象征 鱼象征繁衍与生命力,体现古人对种族延续的重视。这一符号逐渐融入宗教与民俗仪式。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精神媒介。 03 谐音寓意 ‘鱼’与‘余’谐音,衍生出富足之意。语言的双关推动了吉祥文化的形成。使鱼成为表达盈余的象征符号。 04 吉祥主题 ‘连年有余’成为经典吉祥语,广泛传播于民间。鱼的形象与年节习俗紧密结合。强化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5 节庆载体 春节期间鱼形装饰与菜肴不可或缺。象征来年富裕与好运。承载家庭团聚的祝福意义。 06 艺术表现 年画、剪纸中常见鱼形图案,如鲤鱼跃龙门。艺术形式丰富了鱼的文化内涵。视觉符号增强节日氛围。 07 民俗传承 鱼文化通过代际传递延续至今。融合地方特色形成多样表现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8 精神寄托 鱼不仅代表物质丰裕,更寄托精神追求。反映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理想。其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持续演化。 剪纸方法教学: - 阴刻与阳刻的区别:展示不同技法的作品,对比讲解。 - 折剪示范:演示如何制作鱼形剪纸,强调技巧要点。 剪纸方法教学: - 阴刻与阳刻的区别:展示不同技法的作品,对比讲解。 - 折剪示范:演示如何制作鱼形剪纸,强调技巧要点 阴刻阳刻 阴刻去线条留空白,阳刻留线条去背景,二者对比形成不同视觉效果,体现剪纸艺术的虚实之美。 折剪技法 通过纸张折叠实现对称图形,精准画线后剪裁,可高效制作鱼形等传统图案,提升作品规整度。 技巧要点 控制剪刀角度与力度,避免断边;细节处慢剪,保持图案完整,确保最终展开后形象生动美观。 作品欣赏与启发: - 学生作品赏析:分析学生创作的“连年有余”剪纸,探讨创意元素 剪纸艺术 构图布局 鱼形对称,通过中心轴对称增强画面稳定感。 边框留白,利用空间对比突出主体形象。 细节刻画 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