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素养测评】2025年人教统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测试1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题;共20分) 任务一 遇见万物·与古人对话 为探究诗词中“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的关系,小文制作了下面的手抄报。请补充完整。 1.(16分)根据手抄报图文提示,完成①———处填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4分)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写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 甲: 乙: 【答案】1.断肠人在天涯;我寄愁心与明月;潮平两岸阔;思君不见下渝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愁苦;思念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涯、寄、潮、阔、渝、州 ⑤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既描绘了昼夜更替、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象,又蕴含了新旧事物交替的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感觉,与“奋发进取”板块相契合。 ⑦⑧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曹操《观沧海》,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宽广胸襟,与“奋发进取”的主题一致。 故答案为:断肠人在天涯;我寄愁心与明月;潮平两岸阔;思君不见下渝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诗人情感的把握能力。①甲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通过描绘一系列萧瑟的秋景,如枯藤、老树、昏鸦等,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所以甲处应填“愁苦”。②乙处: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在乘船离开蜀地时,心中满是对友人的思念,“思君”二字直接点明了这种思念之情,所以乙处应填“思念”。故答案为:愁苦;思念 二、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10分) 任务一 遇见传统·启迪思维 你所在班级开展以“语文与家乡”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安徽·国际盛会】 3.(3分)2024年9月,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举办。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小安:据悉,大会参会外宾人数达到508名,涉及41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舒老师:安徽,以绿色制造蕴含的美好情怀,迎接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到来。世界,正见证着“皖美制造”的绿色魅力与无限可能。真是太“给力”了。 小徽:安徽是中国高科技和制造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