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孙伯镇初级中学 2025-2026学年七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春风轻柔,花团锦簇;夏时枝繁叶茂,草木葱茏;秋天黄叶纷扬,冬则余晖斜照。校园四时之景,静(mì)安详而又生机盎然,真可谓美不(shèng)收。 上学路上晨光熹微,你与朋友结伴而行;运动场上欢呼声响彻云(xiāo),你与朋友龙争虎斗;校园小径云影徘徊,你与朋友倾心交谈。如此之情,使人温暖,使人振奋,真可谓情深意厚。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 静(mì) 美不(shèng) 收 响彻云(xiāo) (2)请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花团锦簇 余晖斜照 云影徘徊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B.一场春雨过后,刚播下的种子油然而生了。 C.语文老师讲课旁征博引,十分有趣,那咄咄逼人的气势很有感染力。 D.赛场上面对国外运动员的挑衅,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3.在朗读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中的“盼望着,盼望着”时,你认为下列感情基调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怅惘低回的感情基调。 B.急切欣喜的感情基调。 C.豪迈刚健的感情基调。 D.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4.下面语段中有一些错误,请按要求修改。(4分) 【甲】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科技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乙】吾辈少年,应树立起“科技强国,必定有我。” 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1)【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2)【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2分) 5.古诗词默写: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古诗文名句。(8分) 品读诗文,泛舟书海,我们可以跟随古人的足迹去旅行。读《峨眉山月歌》,跟随李白一起欣赏峨眉山下“峨眉山月半轮秋, ”的江月秋景;同曹操一起“观沧海”,可以领略“水何澹澹, ”的宏伟气象;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遇到了“ , ”所勾勒出的一位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读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可以去边塞大漠,听着“ ”,感受“ ———的绵绵不绝的乡愁;舟行江上,与王湾一起“次北固山下”,领悟“ , ”所蕴含的时序变迁和新旧交替的哲理。 6.名著阅读:(8分) (1)一到夏天,睡觉时地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段中描写的人物是 (人物称呼)。(2分) (2)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2分)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这些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篇目名) (3)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写出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狗·猫·鼠》一文既有对童年时一只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