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做个自立的好孩子》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围绕小学生自立能力培养展开。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开篇,引发学生对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的思考。“心情话吧” 板块通过讲述肖冰在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优秀表现,以及其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他自立培养的事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立的具体体现。“心灵港湾” 深入阐述 “自立” 的含义,强调从身体自立到生活各方面自立的成长过程,并引用 “君子以自强不息” 说明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同时对比部分学生缺乏自立能力的现象,引发学生反思。“活动在线” 包含三个活动,分别以真实故事分享、生活场景想象、民间故事感悟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立与依赖的相关问题。“方法指南” 总结了培养自立能力的具体方法,“亲子分享” 则将课堂延伸到家庭,促进亲子共同关注自立能力培养。 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向逐渐独立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有自我意识,但在生活和学习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现象。部分学生习惯于在父母和老师的督促下完成任务,缺乏主动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自立意识和能力。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故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课件(肖冰故事、相关名言、案例)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 通过故事分析、案例讨论等过程,理解自立含义,能分辨生活中的自立与依赖行为,培养自我认知素养。 2. 历经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活动过程,学会制定自立计划,提升问题解决与沟通协作素养。 3. 在感悟与思考中,树立自立意识,增强责任感,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素养。 1.对自立含义的理解准确性,能否正确分辨行为(他评+自评) 2.自立计划的合理性,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师评+小组互评) 3.课堂讨论中对自立的态度,课后实践表现(师生互评+家长反馈)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自立含义,区分自立与依赖行为,学会制定自立计划。 学习难点:树立并强化自立意识,克服依赖心理并形成长期自立习惯。 1.案例分析法 2.情境教学法 3.小组讨论法 4.联系生活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1. 学生准备好书包、课本、文具,开展“快速收拾书包大比拼”,选5 - 6名同学上台比赛,其他同学观察。 2. 比赛结束,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总结,点明自立的体现。 展示陶行知名言PPT,提问学生联系比赛想到的自立行为,引导发言。 4. 肯定学生分享,引出“做个自立的好孩子”主题。 以收拾书包比赛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比赛和评价中初步感受自立,结合名言引导分享,唤醒生活经验,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营造积极氛围。 心情话吧(5分钟) 声情并茂讲述肖冰的故事,同时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故事讲完,组织学生4 - 5人一组讨论:“肖冰在哪些方面做到了自立?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引导。 3. 小组讨论结束,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对各小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强化学生对自立表现及好处的认识。 通过讲述肖冰故事和小组讨论,学生能从实例中直观感受自立的表现和意义,培养分析与合作能力,增强对自立的感性认识。 心灵港湾 (7分钟) 结合PPT讲解“自立”的含义,对比婴儿期和长大后不同自理能力,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立的成长过程。 展示“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名言,简单讲解含义,提问:“从这些名言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