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1625

小学心理健康 17三年级心理健康下册《和拖延说再见》(一)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2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67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心理健康,小学,三年级,下册,和拖延说再见,教案
  • cover
17《和拖延说再见》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和拖延说再见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三年级 单元 17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和拖延说再见》针对三年级学生常见的拖延问题展开,极具现实意义。教材先用生动的生活场景,如做作业拖拖拉拉、睡前迟迟不收拾书包,让学生快速感知拖延行为,引发共鸣。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迈向抽象思维的阶段,对直观的拖延行为能理解,但对于背后复杂的成因和时间管理这类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有难度。他们自我意识渐强,因拖延被批评会感到羞愧、难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少学生做作业不专心、生活琐事也拖拖拉拉。而且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活泼好动的孩子更容易拖延,而性格沉稳的孩子相对好些。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了解拖延的不良影响、探索拖延的原因。2.让学生了解做事拖延的危害,找出克服拖延的好方法。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1.独立思考能力。(师评+自我评价)2.合作意识意识和能力。《师评+互评》3.表达能力。(师评+互评)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在让孩子在轻松的情景剧中认识到自身拖延的行为,改善拖延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改善拖延的方法并应用在生活中。 1. 应用“五步探究”的策略。具体为:明确任务、尝试表达、学习方案、实践探究、成果展示。2.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讨合作,展示分享,最终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小组合作完成传递一本书。游戏规则:手脚不能碰到书。脚只能在原地动。每个组从第一个同学开始逆时针传递到最后一个同学。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么快速的传递这本书来顺利的完成这个游戏。站起来围成一个圈。游戏结束后采访:你们组第一个完成的,你们怎么做到的?心情怎么样?你们组感受到快给你们带来的快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二、案例分析家里(上学的早晨) 人物:小明、奶奶、妈妈、摊饼阿姨、2个路人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任务了,老师安排第一小组的同学表演第一个场景,第二组演第二个情景,第三组演第三个情景,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道具在前面,如果你觉得需要的话可以到前面来拿,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么演。采访其他组同学:刚才这个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他的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原因)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我们可以来帮他解决这个拖延行为吗?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能直观看到拖延如何让原本充裕的上学准备时间变得紧张,意识到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洗漱、吃早餐等事务,才能确保准时上学 ,明白遵守时间、高效利用时间是保证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序进行的基础。 三、情景剧学习(放学前交作业拖拉) 放学了,老师让同学们在教室门口排好队准备放学,小华拖拖拉拉,他在翻书包找作业本,老师催他:快点小华!同学们在门口也等的着急。小华说:快了快了,我的东西放的有点乱,再找找,再找找。整理好站好队走到学校门口时,门卫叔叔说:你们班老是老大难啊,每次都最后一个,害的我等那么长时间,不然我早就可以下班了,就等你们了! 通过情景模拟,:认识到放学前是交作业的既定时间,拖拉错过就违反规则,从而增强时间观念,理解拖延会给其他人带来不便。 四、情景剧:社会(过马路拖延) 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