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珍惜师生情谊 1.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尊重师长;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 2.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这一框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了解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实现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师生交往的场景,分析老师扮演的角色,思考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与老师建立理想而美好的交往状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增强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学会尊重理解老师,真诚接受老师引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接受风格不同的老师,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等原因,学生一方面具有向师性,一方面可能也存在着一些困境: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对老师的权威产生“质疑”;“恋旧”情绪,刚刚离开朝夕相伴的小学老师,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和适应新老师,难免感到陌生,不敢与老师亲近;心智尚不成熟,不能理性对待老师的工作等。了解教师,增强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学会尊重理解老师,真诚接受老师引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接受风格不同的老师,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实现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 (2)教学难点: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 5.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了解王浩文老师的故事,感受师生交往的美好状态,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携手共进。 (2)健全人格∶通过探究师生互动,深入了解教师,尊重老师,热爱老师,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责任意识:通过教师模仿秀活动,能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6.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历来尊师重教。《学记》里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尊重自己的老师,并且信奉老师的教导,听从他的教诲;敬佩自己的老师,以老师为榜样,遵行他的做法。本节课设置三个议学环节“环节一:以爱为桥—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是什么?环节二:以心为壤—如何筑牢和谐师生关系的根基?环节三:以恩为念—如何奏响感恩老师的温暖乐章?”选取最近热议的南开大学老师王浩文作为素材,通过分析师生交往中的美好场景,了解教师,增强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学会尊重理解老师,真诚接受老师引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接受风格不同的老师,从而建立理想而美好的师生关系。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有这样一位老师, 不仅颜值高 ,还独创一套教学方法, 让“怕水小白”爱上游泳,用科学代偿对抗美食诱惑。 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入老师用独特教学法帮“怕水小白”爱上游泳、以科学代偿对抗美食诱惑的内容,展现老师教学智慧与育人温度,激发受众对老师教学方法的好奇,同时传递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兼具话题性与正向引导性。) (2)自主学习:3分钟 (3)新课讲授 以爱为桥—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议学情境:照片中的老师叫王浩文,曾是代表中国征战世界级赛事的游泳健将,退役后,来到南开大学担任体育教师,在选课介绍里,王文浩的课被学生们评价为“老师幽默风趣,阳光帅气”“专业度拉满,还特别真诚必须安利给全世界!” 议一议:结合议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