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学年第一学期西外学校语文测试 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出卷: 审核: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应用(10分) 1.用原文语句,填写下列空格。(5分) (1) ,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并未直接描写天姥山有多高,而是通过侧面烘托来夸张表现其雄伟气势。其中“ , ”两句,通过描绘五岳和赤城山在其面前相形见绌,极大地夸张了天姥山之高,为接下来的“梦游”渲染了神秘氛围。 (3)杜甫《登高》一诗被清代杨伦赞为“古今独步”,其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中化境”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诗句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2分)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B.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C.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王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她独特的讲课模式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赏识。 B.在便民市场上,小明指着水果摊问:“大妈,请问芒果多少人民币1千克?” C.张医生,我最近总是感觉浑身无力,想向您垂询一下如何改善这一状况。 D.欣闻令郎以高考684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特此祝贺。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3-6小题。(17分) 诗歌不在远方 莫砺锋 ①近来“诗和远方”这句话不胫而走,这原是个比喻的说法,有人却误以为诗歌真在远方。某些当代诗人一向持这种观点,就难免给人“鹦鹉学舌”之感。他们写诗,尽量避开身边的芸芸众生,唯恐沾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这是在空间上追求“远方”。我曾遇到一位青年诗人,见我读不懂他写的白话诗,就傲然声称:“我的诗是为五百年以后的读者写的!”这是在时间上追求“远方”。诗歌果真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吗? ②中国古代诗歌中,有____甲____都是普通人对眼前境遇的直接描写。汉儒对诗歌功能的定义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哪一类不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彭斯生生死死热爱他的苏格兰高地,他的心声是:“我虽然到处流浪,到处漂泊,那高原的山冈,我将爱之永远!”可见即使诗歌随着诗人的足迹走到远方,对于诗人来说,诗歌仍在他们眼前。试读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这是名副其实的“远方”了,但是当岑参未到之前,“平沙莽莽绝人烟”的大漠中哪有什么诗歌?甚至可以说,当岑参(或其他西征将士)未来之时,那片大漠对于人们毫无意义,更不会具有任何诗意。正像王阳明形容深山中自开自落的鲜花:“你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在杳无人烟的“远方”,诗歌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当然诗人具备非凡的想象力,他们经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乙 但依然不能摆脱现实的窠臼。同样,《神曲》中的但丁,虽然游历了天堂九重天,仍然念叨着“奴隶的意大利,痛苦的温床”。李贺擅长吟咏幽冥世界,但他笔下的苏小小墓是“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还说“油壁车,夕相待。”虽然幽僻峭冷,仍然充满着对人间温馨爱情的向往。同样, 丙 嫦娥飞升入月,从此远离了尘世。但李商隐说得好:“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在广寒宫里形单影只,夜复一夜地俯瞰碧海青天,她该多么后悔盗食仙药啊! 丁 。 ④诚然,滚滚红尘,攘攘人世,确实使人心烦意乱,所以李白要大喊:“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然而“人间”就是由人群组成的,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