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0 8 第 8 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 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考点 考题 考情分析 我国的个人 收入分配 2024·浙江6月选考,8;2024·湖 北卷,3;2024·湖南卷,17; 2023·浙江1月选考,13;2023·海 南卷,5;2022·江苏卷,4; 2022·山东卷,3 高考命题主要以我 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的具体措施和城乡居 民收入变动情况为情 境, 考点 考题 考情分析 我国的社会 保障 2024·江西卷,3;2024·山东 卷,4;2024·浙江1月选考,8; 2023·全国甲卷,17;2023·福建 卷,3;2023·河北卷,5;2023·湖 南卷,4;2022·山东卷,3 具体考查我国完善个 人收入分配的成就, 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 设的意义。试题以选 择题为主,偶尔涉及 非选择题考查,其中 表格类试题较多 (续表) 考点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考点二 我国的社会保障(融合综合探究二)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抽丝剥茧 考点突破 作业手册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生产资料所有制 按劳分配 要素 劳动性 经营性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按要素分配 转移支付 民生保障 社会互助共济 社会保险 社会优抚 尽力而为 权责清晰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 考点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提醒]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存在按 要素分配等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 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 基本内容和 要求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客观必然性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续表) 意义 ①体现效率: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 生产的发展 ②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 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 配的社会地位 (续表) (2)按要素分配 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 种分配方式 适用 范围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中均存在 要素 分类 劳动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 金和津贴收入等 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 的利息、私营企业中的税后利润等 土地要素 房屋出租、土地流转等获得的收入 (续表) 要素 分类 知识要素 通过知识成果转让或使用而获得的收入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 的贡献等获得的收入 数据要素 通过数据性成果等转让或使用而获得的收入 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 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续表) [提醒]根据所属范围区分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 金、津贴收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2)按要素分配主要存在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 一般看到股息、利息、科技入股、出租、私营企业员工工资、土地流转 等信息都可直接判定为按要素分配。 3.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主要内容 备注 劳动性 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