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3227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含解析)

日期:2025-10-0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718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春 赣榆区期末)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向世界展示着东方文明古国的充沛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春节申遗成功(  ) ①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基本内涵 ③有利于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更充分地彰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5春 濮阳期末)“汉语桥”作为中文教育领域的知名品牌,凭借其独特的赛制体系及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构建了系统化、分众化、媒体化的中文比赛框架,累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汉语桥”竞赛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化、艺术、科技、传媒等多个领域,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才艺和创造力、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传播能力。“汉语桥”以赛为媒(  ) ①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增进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②激发参赛者学习中文的热情,领略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③促进国外参赛选手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普遍认同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旨在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春 宁波期末)2025年3月,美国向中国返还41件流失文物,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艺术珍品。此次返还书写了不同文化间互尊互助的佳话,为在全球范围加强国际合作树立了典范。这表明(  ) A.国际社会共同守护人类文明成果,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B.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科学的扬弃,使之与现代社会适应 C.文化发展需要经济支撑,文物追索依赖综合国力提升 D.文化是民族生存根基,文物回归增强中华文化优越性 4.(2025春 寿光市校级月考)“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乙巳蛇年春节余韵尚浓,元宵节也翩然出海。在南非开普敦举办的元宵节庙会上,饺子、水煎包等中华美食摊位前排起长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舞龙舞狮、武术和京剧等表演: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学汉语、穿汉服、写书法,体验中国年俗的独特韵味……。越来越具“国际范儿”的中华文化(  ) ①展现独特文化基因,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②立足新时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更加自信从容地走向世界 ④蕴含着世界共同的价值理念,能够引发共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春 盐城期末)2025年5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编钟乐舞》在巴黎广受欢迎。充满荆风楚韵的音乐和舞蹈,精美绝伦的服饰和布景,带领观众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编钟乐舞》成功上演说明(  ) A.文化发展需要立足国情,以我为主 B.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D.文化作品总是源于实践,高于生活 6.(2025春 深圳校级月考)钟磬齐鸣,古乐悠扬。2024年11月,“何以中国 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曲阜启动。AI视频《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中,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善”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追求更高尚的道德、更和谐的社会、更美好的世界。这表明(  ) ①人们借助科技,根据主体需要建立了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事物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③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坚持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开放 ④“仁”“善”和而不同,应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秋 巴音郭楞州期末)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