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试题(政治)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A B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B B A 17.①国家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局限性。国家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监管,能够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③国家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提高政府效能,能更好保障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④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能协调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18.①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振兴实体经济。②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④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9.①辩证思维方法要求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在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整体把握农机工业体系建设,正确认识农业发展趋势,成功推进了农机装备技术的发展。②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精准分析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条件,综合实施农业发展措施,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我国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基本建成体系”再到“农业生产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把握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0.(1)认识过程往往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初期通过观测直接记录“污染物浓度”与“鱼类死亡率”等表面现象,形成对污染问题的直观、零散认识,这是感性具体。通过实验剥离非本质因素,提炼“硫浓度—生物链断裂”模型,揭示硫化物破坏生物代谢的本质因素,形成单一因果关系判断,形成了思维抽象。认识发展最终要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将抽象结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设计“人工干预+自然修复”综合方案,既包含吸附材料的“人工干预”抽象原理,又涵盖藻类修复的“自然规律”,实现多维度治理,完成了认识的飞跃过程。 (2)逆向思维:突破“单纯净化污染物”思路,将污染物转化为资源(从“消除硫”转向“利用硫”)。发散思维:跨学科整合基因编辑、材料科学和生态学知识,拓展解决方案的可能性。超前思维:预见“可回收工业原料”的经济价值,赋予治理方案可持续性。(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答案】①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不局限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现状,在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同时,敢于否定其落后的、过时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风险发生的可能趋势。 ②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要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风险管理的具体时间和空间,科学预测风险发展趋势,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③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活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展开。 【选择题详解】 1.B 【详解】①:材料中提到“新科技革命浪潮与逆流涌动的全球化进程,是当代资本主义起伏跌宕的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