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入 新 课 他晚年曾用这样的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 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画、书法名冠一时。 他,一生坎坷,被一贬再贬。 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荒原古道上。 时常无休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 苏轼 苏轼 水调歌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文忠。 作 者 简 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法,“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题 目 解 析 水调歌头 是词牌名。 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简介 分类 流派 文 体 知 识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古代一种韵文形式,诗歌的一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以两宋成就最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词大致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成为单调;有的分两段,成双调;有的分三段,称三叠或四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词基本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风格特点:结构缜密,清新绮丽。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风格特点:题材广阔,气势恢宏。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1.思乡: 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2.思人: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苏轼为了能离弟弟近些,所以上书皇帝要求从杭州调任至密州,可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 3、仕途坎坷: 苏轼由于朝庭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 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思念家乡和弟弟,举杯畅饮,浮想联翩,想到仕途坎坷,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写 作 背 景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 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ǐng chén què qióng qǐ chán 听 读 正 音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理 解 诗 意 到天明,到早晨 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 合 作 探 究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