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傍晚的江边, 残阳斜照, 这样的场景在诗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白居易的诗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怀吧。 资料链接 《暮江吟》是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经江边时吟成此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生字识记 暮 mù sè 瑟 瑟 日 暮 吟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mù yín 暮色/日暮 低吟/吟诵 生字识记 吟: 瑟瑟: 可怜: 真珠: 形容轻微的声音。文中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值得怜悯。本文指可爱。 同“珍珠” 。 理解词语 比一比,组词语。 暮( ) 吟( ) 铺( ) 幕( ) 冷( ) 捕( ) 暮色 屏幕 吟诗 寒冷 铺开 捕捉 练一练 精读课文 自由读古诗,在这首诗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景? 1、读古诗,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 夕阳西下 弯月初生 露珠晶莹 初读故事 整体感知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夕阳映江 精读课文 任务1 古诗解读 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暮 江 吟 时间:黄昏 体裁: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如何理解题目“暮江吟”? 地点:江边 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一道残阳铺水中 诗句大意: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 铺: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精读课文 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句大意:残阳斜映下的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月弯如弓。 诗句大意: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句大意: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任务2 诗句赏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字妙在哪里?能否换成“射”或“照”字? 与“射”相比,“铺”更柔和。与“照”相比,“铺”更有动感。“铺”字形象地写出了夕阳在水面铺展的景象。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的面积广大而均匀。 精读课文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哪个词语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 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可怜 运用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一轮弯月的映照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露珠、月牙 喜爱江边美景 露珠 练一练 一、按诗歌内容填空。 1.诗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分别把 比作 2.前两句写的是 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比喻 和弓 江边傍晚 夜晚 课堂小结 暮江吟 傍 晚 夜 晚 夕阳西沉、 晚霞映江 弯月初升、 露珠晶莹 热爱大自然 文章主旨 《暮江吟》描写的是夕阳西下到新月升起这段时间江面上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课外拓展 我们感知了夕阳下江面的美景,今天我们继续欣赏庐山的美景。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