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036784
9.《复活(节选)》任务式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30943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学年
(
课件网
) 第9课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把握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重逢时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内心“精神的我”与“兽性的我”的矛盾斗争,理解人物精神觉醒的过程。 2. 通过玛丝洛娃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细节,特别是多次“笑”的描写,体会她从麻木到逐渐觉醒的心理变化,理解其“复活”的深层含义。 3. 感受托尔斯泰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体会作者通过人物忏悔与救赎所表达的道德理想和人道主义情怀。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一扇铁栅栏,隔开两个世界:一边是衣冠楚楚的贵族青年,一边是身陷囹圄的落魄女子。曾经的温柔与爱恋,如今化作冷漠与防备。当往昔的罪孽浮现眼前,他颤抖着说出“请饶恕我”,她却只报以妖媚而辛酸的笑。一段被尘封的记忆就此掀开,一场灵魂的救赎悄然开始。 初读课文,概括梳理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晚年否定贵族特权,主张道德自我完善、博爱与非暴力,思想深受基督教和东方哲学影响。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写作风格以深刻的心理描写、宏大的社会画卷和强烈的道德关怀著称,被誉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大师,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复活》创作于1889年至1899年,是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后的代表作。此时的他已彻底批判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转而同情农民,倡导土地公有、道德自律与精神救赎。小说取材于真实事件:一位陪审员在法庭上认出被告是自己曾经引诱并抛弃的女仆,内心深受震撼,试图弥补过错。这一事件触动了托尔斯泰对人性、罪恶与救赎的深刻思考。课文节选自小说第一部第四十三章,描写聂赫留朵夫初次探监、请求玛丝洛娃宽恕的情景,正是他“精神觉醒”的关键起点,反映了作者对道德忏悔与人类良知复苏的深切关注。 【写作背景】 前情提要 十二年前,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了姑妈家的养女玛丝洛娃———一个纯洁善良的少女卡秋莎,并将她无情抛弃。玛丝洛娃被赶出家门,辗转沦落为妓女。一次,她被诬告毒死一名商人而遭逮捕。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出席庭审,意外发现被告竟是当年被他伤害的卡秋莎。他深受良心谴责,意识到自己正是造成她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于是,他决心赎罪,开始为她奔走申诉,并决定去监狱见她,当面请求她的宽恕。 【写作背景】 人物介绍 聂赫留朵夫:原为贵族青年,曾引诱玛丝洛娃后将其抛弃。多年后在法庭重逢,良知觉醒,走上赎罪之路,象征“精神的人”战胜“兽性的人”。 玛丝洛娃(卡秋莎):原为纯真少女,遭聂赫留朵夫抛弃后堕入风尘,后蒙冤入狱。初见聂赫留朵夫时冷漠麻木,但最终在对方感召下逐渐恢复人性尊严,实现精神“复活”。 教材节选部分视频 【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具有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按篇幅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复活》,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通过细腻的内心活动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揭示深刻的社会问题。 【文题解读】 “复活”一词本指生命重新苏醒,但在本文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指玛丝洛娃从麻木堕落中恢复人性尊严的过程,也指聂赫留朵夫从自私虚伪走向道德觉醒的精神转变。两人在苦难与忏悔中实现了灵魂的“复活”,即良知的唤醒、善的回归。标题精准概括了小说的核心主题———人在罪恶与苦难中仍可通过自我反省与道德实践获得精神重生。 【结构思路】 全文以聂赫留朵夫探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陕青宁晋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10-01)
小说阅读-- 分析细节描写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2025-09-30)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第三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10-01)
湖南省九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讲评课件(共68张PPT)(2025-09-30)
《读书:目的和前提》任务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10-0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