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本标注: 子目1: :关注“学习聚焦” 问题1:阅读教材52-53页;结合学案下表;梳理英国、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史实。(课本标注、课本补充)问题2:阅读教材53页“历史阅读”,客观评价法国大革命。阅读教材53页《法国民法典》,客观评价拿破仑的破坏性与建设性。(写在书上) |史学新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说其“光荣”就在于它不流血。其原因在于国家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子目2: :关注“学习聚焦” 问题1: 1.开始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立法权:国王→议会(1)内容:限制国王权利、保证了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2)意义:●●①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②英国实行议会(上院贵族)和国王集体统治(国王还拥有行政权),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2.正式确立-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内阁总揽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的确立完善--行政权:国王→内阁(首相)3.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权利重心转移:贵族民主→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公民民主(1)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2)内容:重新分配议会议席(减少农村土地贵族的席位,增加城市新兴城市资产阶级的席位)(3)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2)国王“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象征性、礼仪性的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3)议会权力至上(实行代议制,掌握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是国家权力的中心)(4)内阁是核心(掌握行政大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5)三制合一:君主制、民主制与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体现了权力斗争的妥协)5.政党政治:①英国是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②评价: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里既斗争又相互妥协;有利于相互竞争,监督和制衡,防止执政党专横和滥用权力。6.影响:●●●●(1)政治:①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避免专制独裁。②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之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方式实现,避免暴力冲突。(2)经济: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3)外交: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5)世界: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 (1)运行机制: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②如议会对政府不信任,要么垮台,要么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选择权最终归属选民)③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掌握行政权,同时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2)权力分配:①首相:政府首脑,拥有行政、立法创议权等国家大权,有权提名内阁成员;②内阁:国家政府,与首相共进退,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