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8242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906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月月,答案,试题,语文,淮安市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9月月考 语文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B “只要……就……”表述绝对。 2.D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互相影响”,另外,原文是“前者重点关注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和传输,后者则更专注于通过模拟人类智能来实现智能化的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同题干后半句信息不对等。 3.A 表明老年人融入互联网,而非科技向善。 4.答案:①科技向善,②企业资源(或者答“企业成长”),③为产业,④社会民生福祉。(每点1分) 5.答案:①从个人层面:需要正视科技带来的影响,理性对待人工智能的双面性。在享受人工智能便利的同时,警惕其潜在的问题,积极应对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②从企业层面: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着合乎人类共同价值的向善伦理原则,积极回报社会,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③从政府层面:必须提前研判潜在风险,倡导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普遍共识,制定前瞻性的法律法规,构建安全治理的制度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 7.A 8. ①结构上,小说结尾交代田师傅父亲的身份和遗愿,照应前文田师傅看到刀图时的反应以及田师傅为锻刀伤了眼睛、不收钱等内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主题上,最后交代铸造寒水刀不仅是滕老汉的愿望,也是田师傅父亲的愿望,说明马将军这样的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很多人都牢记心底,升华主题。 9. ①推动情节的方式不同。文本一是通过铸“寒水刀”引出卖牛、请匠、吐疾等一系列关键事件;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解腕尖刀直接引发复仇行动。 ②展现人物性格不同。本文中滕老汉念念不忘铸造“寒水刀”,展现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用刀杀人可看出他有仇必报的形象特点。 ③揭示主题不同。“寒水刀”揭示了革命战士保家卫国的情怀;“解腕尖刀”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CDF 句意: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又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 D 安,使动用法;壮,意动用法。 12.B 13.(1)遭受诋毁和侮辱的错误处置,毁害先王的美名,这是臣最大的恐惧。(关键字:离:通“罹”,遭受。 堕:败坏。句式:判断句) (2)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关键字:王。动词,称王;审,审察,弄明白;为,被。) 14.①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②未能急攻,错失良机。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 “明时”包含诗人对时局的期待,不是讽刺。 16.①契合送别场景。“目”指目光,精准对应离别情境。这一表述以具象的“目光”勾勒出送别时凝望的动态画面。②承载离别情感。“未断”修饰“目”,写出目光久久未移的状态,将不舍之情藏于神态之中。③呼应上下文。从凝望的目光到吟诗的举动,“目”字使得对人物离别情态的刻画更连贯,使诗句间的衔接更自然。④塑造鲜活形象。相较于抽象的情感表述,目光的持续凝望更能展现远行之人在离别瞬间的真实情态,让房元直的形象更鲜活可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18.A(3分)(原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A.比喻 B.对偶 C.用典 D.夸张) 1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