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共五大题,26 小题,满分 120分,作答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是心灵绽放的鲜妍花朵,文字的土壤里藏着创作的秘诀。它“性格”多变,既是冰心笔下( )繁星·春水( )般的温柔,将细腻情思化作繁星闪烁;亦是艾青诗行间烈火般的(chì)_____热,让滚烫诗意穿透时光激荡人心。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妍_____ (2)(chì)_____ 2. 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他们的文章传遍天下,流芳千古。“三苏”为何能写出如此出众的文章呢?其实,写作与读书是分不开的,我们还得从他们的读书方法中寻找答案。苏轼曾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此法的_____(秘诀 秘密)在于,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即把一部书按内容分成若干项,每次集中精力研究、思考、阅读一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3. 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舞剧《天工开物》亮相滕王阁景区。30 余位演员即兴演绎剧中《乃粒》片段,_____,_____,_____,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 3 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生动展现“双手捧禾”“躬身播种”等意象 ②以极具现代感的悬浮腾跃舞姿 ③通过肢体律动将“种”稻田的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6. 某校新建一座文化长廊,拟撰写一篇文章记载其建设过程及意义,下列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长廊记》 B. 《文化长廊书》 C. 《文化长廊说》 D. 《文化长廊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 7 小题,20分) (一)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秋夜感怀 刘辰翁 无叶著①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 起舞故无成。此恨②难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③,更与谁争。 【注】①著:附着,留下。②恨:遗憾,怅恨。③曹孟德:曹操,字孟德,这里指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7.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叶著秋声”以“无叶”反衬秋声之清寂,奠定了全词萧瑟悲凉的基调。 B. “凉鬓堪惊”通过鬓发的冰凉触感,暗写作者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惊惧。 C. “起舞故无成”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对功业无成的怅恨。 D. 词的最后一句体现作者以曹操等英雄人物为榜样,自信能在当下建功立业 8. 词的下片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二)(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②。坐久清冽,苍头③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④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⑤。日晡⑥,至北固,舣⑦舟江口。月光倒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⑧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⑨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⑩,一寺人皆起看。 (以上文字均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霁(jì):雪停,天气放晴。②呆白:形容雪色苍白、凝滞,缺乏光泽。③苍头:奴仆。汉代奴仆多裹苍头巾,故以指代奴仆。④欱(hē):吸吮,此处指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