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8458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0-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10311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9课,两宋,政治,军事,学案,答案
  • cover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编写:石统元 【时空定位】 【课程标准】 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梳理两宋的军事状况及结果; 2.归纳北宋政治制度与政策,分析其原因和影响,认识其与军事状况的关系; 3.了解北宋应对统治危机的措施,分析其影响,认识其启示。 【导入新课】 960年,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和五代十国的很多开国君主一样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建宋。那么是否和五代十国一样呢?它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教学过程】 一、两宋的军事:败多胜少,政权更迭 根据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北宋和南宋对内对外军事状况。 朝代 关系 军事状况 结果 北宋 对内 统一南北 前期相对稳定;后期社会矛盾尖锐 对辽 对夏 南宋 对内 偏安一隅 相对稳定,但统治黑暗腐败 对金 二、两宋的政治: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一)背景: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自然段,归纳北宋统治者推行新国策的背景。 材料:唐自肃、代以后,上失其柄,藩镇自相雄长,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财赋,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尽心于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强、正统数易之祸。 ———《宋史》卷四百三十六《陈亮郑樵林霆附李道传》 _____ (二)措施: 1.地方之制: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三自然段,梳理地方制度。 唐末五代藩镇 措施 地方 行政 节度使世袭,可以任免官吏,把控地方财政和军队。 财政 军政 监察 2.中央之制:阅读第一目第三自然段,梳理中央制度。 _____ _____ 3.抑武之制:阅读第一目第四自然段,结合材料,梳理抑武之制。 材料一: 材料二: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_____ _____ 4.养兵之制:阅读第二目历史纵横,归纳北宋养兵之制。 _____ 5.南宋之制:根据材料,归纳南宋治国之策。 材料:宋建立之初,金兵屡次南下,游寇、盗贼横行,军事形势瞬息万变,国祚危危如丝。在此情况下,武将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很大权力,其中一些人骄横跋扈甚至发动叛乱,给南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宋高宗从内外形势稍有好转的绍兴七年起,开始恢复重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祖宗家法。此后收夺三大将兵权和杀害岳飞,虽有为与金人媾和因素,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恢复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 ———何忠礼《试论南宋的社会政治生态及其成因》 _____ (三)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第一目第五自然段,分析北宋国策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三: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三、危机的应对(王安石变法):调整失败,狂澜难挽 1.背景: (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背景 宗旨 结果 (3)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4)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2.标志:1069年(熙宁二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3.原则: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等的管理与控制 4.目的:富国强兵 5.措施: 6.败因:阅读教材最后一目最后一段,结合材料,分析变法失败原因。 材料: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 _____ _____ _____ 7.影响: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让权力的猛虎冲出笼子,疯狂鱼肉百姓,各类贪官吏污,盘剥百姓,“青苗法”实行二十年,因欠青苗致卖田产、雇妻卖女 ,投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