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萧县 2025-2026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9 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 默写(10 分,每空 2 分)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郎西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 知识运用(12 分) (1)注音与汉字(3 分,每空 1 分):nà;tǎng;妨 (2)词性判断(2 分):C(“古庙”是名词,A、B、D 均为名词,C“遇见”是动词) (3)反问句改写(3 分):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难道睡得着吗? (4)文学常识(4 分,每空 1 分):鲁迅;散文;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3. 综合性学习(13 分) (1)成语典故判断(3 分):D(“闻鸡起舞”讲的是勤奋励志,与“交友”无关) (2)病句与标点修改(4 分) ①【甲】处:将《有朋自远方来》的书名号(《》)改为引号(“”)(2 分) ②【乙】处:把“结交”和“认识”调换位置(2 分) (3)文化常识与口语交际(6 分) ①(3 分)C(“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A“令尊”指别人父亲,B“家母”是对自己母亲的谦 称,D“阿姨”是现代口语,非古代称呼) ②(3 分)示例:李琪,刚到新环境大家都有陌生感,别害怕呀!主动和同学打个招呼、聊 聊天,慢慢就熟悉了。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参加活动,多交些朋友,初中生活一定会更有趣 的! 二、阅读(55 分) (一)记叙文阅读《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18 分) 4. 段落概括(3 分):初中时“我”不听老妈提醒,未带厚衣服,下雪后冻得发抖,老妈步行 十几里路到学校给“我”送棉衣,“我”深受感动。 5. 描写及作用(4 分):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写出秋风起、气温骤降的寒冷景象,为下文 老妈让“我”取羽绒服、体现母爱做铺垫,也与“我”觉得“不至于穿羽绒服”形成对比。 6. “笑”的原因(4 分):一是因为网上的段子和老妈的行为很有趣,让人发笑;二是因为感 受到老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心里温暖,是幸福的笑。 7. 人物形象(3 分):老妈是一个细心体贴、关爱孩子、固执却充满母爱的人。(围绕“关爱 孩子”展开,结合文中老妈提醒加衣、送棉衣等事例,概括合理即可) 8. 段落作用(4 分):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和标题;内容上,点明“有一种爱,是最 深沉最体贴的母爱”这一主旨,升华情感,引发读者共鸣。 (二)记叙文阅读《读蝉》(21 分) 9. 句子位置(3 分):D(该句是对夏天蝉的故事给“我”启发的总结,放在【丁】处,承接前 文“我读懂了蝉,忽然也就读懂了自己”,引出后文对时光的感慨,衔接自然) 10. 成长过程(4 分,每空 2 分):钻入地穴(蛰伏);攀爬上树(蜕壳) 11. 语句赏析(6 分) (1)(3 分)运用比喻修辞,把“垂挂的树叶”比作“老僧入定”,把“屋内”比作“蒸笼”,生动 形象地写出正午天气的炎热和树叶的静止,烘托“我”背诵古文时烦躁的心情,为下文“我”因 蝉鸣发怒做铺垫。 (2)(3 分)“暗无天日”“漫长”写出蝉幼虫在地下蛰伏环境的恶劣和时间的久远,“三年、五年、 七年,甚至更久”具体列举时间,突出蝉成长过程的艰难,为后文“我”理解蝉、宽宥蝉做铺 垫。 12. 作者的领悟(4 分):作者懂得了蝉的一生多劫多难,漫长蛰伏只为一季歌唱,正如寒门 学子十年苦读只为金榜题名,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也懂得了要像蝉一样,直面困难, 心无旁骛地为目标努力。 13. 观点表达(4 分):示例:人类捕食蝉需适度。蝉有药用和营养价值,但蝉在生态系统中 也有重要作用,其幼虫能疏松土壤,成虫是鸟类等生物的食物来源。过度捕食会破坏生态平 衡,且蝉的生长周期长,过度捕捉可能导致其数量减少,因此应合理利用,而非无节制捕食。 (观点明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