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9923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测试练习卷-新教材人教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

日期:2025-10-0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71618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上册,七年级,学年,2025-2026,人教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测试练习卷 人教版(2024)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来形容世界海陆的面积比例。读东西半球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 A.①③ B.③⑤ C.①⑤ D.①④ 2. 有关四大洋说法,正确的是( ) A.C大洋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B.B大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C.A大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D.D大洋与亚洲和北美洲相邻 3. 图中连接AB两大洋的狭窄水道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读某洲际大铁路设想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从伦敦前往纽约,依次经过的大洲是( ) A.欧洲、亚洲、南美洲 B.亚洲、欧洲、北美洲 C.南美洲、亚洲、欧洲 D.欧洲、亚洲、北美洲 5. 乌厄连一诺姆段经过( ) A.白令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土耳其海峡 下图为某海域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从陆地到海洋,字母a-e依次代表的是( ) A.大陆坡—大陆架—洋盆—海沟—洋中脊 B.大陆坡—大陆架—海沟—洋盆—洋中脊 C.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沟—洋中脊 D.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 7. 海底地形中( ) A.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浅的地方 B.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 C.大洋中脊是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平原 D.大陆坡是大陆外缘的巨大缓坡,海水深度不超过200米 暑期,我国某校的地理小组开展乡土研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高原 9. ①———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 图示甲山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80米 B.120米 C.180米 D.200米 2024年8月16日,台湾花莲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读台湾岛附近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台湾多地震是因为(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C.位于亚洲板块内部 D.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 12. 关于此次地震,可能产生的后果不包括( ) A.财产损失 B.房屋倒塌 C.人员伤亡 D.狂风暴雨 13.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地震不包括( ) A.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B.定期进行防震演练 C.采用轻型的建筑材料 D.多建设逃生电梯 2024年6月,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距今约2.49亿年灰岩结核地层中,发现一种新的小型海洋肉食性鱼类———裂齿鱼类,并将其命名为“吴氏三叠鱼”。图为“吴氏三叠鱼”化石模式标本。完成下面小题。 14. 造成江苏和安徽交界地自然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填海造陆 D.全球变暖 15.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江苏、安徽交界地自然环境变迁不同的是( ) A.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坝使须德海湾部分海域被改造成陆地 B.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 C.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D.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 某同学利用铝盆、泡沫、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用蜡烛加热铝盆,发现盆中部加热处水流上涌,泡沫向左右两侧运动(如左图),结合右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实验模拟的是( ) A.板块的碰撞挤压 B.板块的张裂拉伸 C.板块内部很活跃 D.板块活动很稳定 17. 下列地理现象与左图原理相似的是( ) A.日本多火山地震 B.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 C.太平洋面积正在缩小 D.红海面积不断扩张 18.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欧亚板块、美洲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