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单元复习课件 建设美丽中国 【1课时】 (2024人教版)八年级 上 单元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已进入了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好转、稳中向好的时期,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和相应措施,树立节能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考点梳理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1. 自然灾害严重 特点: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 多、发生 高、分布____ _广。 种类 频率 2. 常见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旱灾、 、台风、 等。 (2)地质灾害:_____、滑坡、 等 洪涝 范围 寒潮 地震 泥石流 考点梳理 3. 除害兴利并举 (1)坚持“ 为主、_____相结合”, (2)提升 、灾中、 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预防 防抗救 4. 自救互救 (1)遭遇自然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 应对。 (2)要保持 ,坚定 ,等待和配合 。 冷静 灾前 镇定 信心 救援 灾后 考点梳理 (一)自然灾害严重 气象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旱 灾 洪 涝 台 风 寒 潮 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偏少 农作物减产、饮水困难 东部季风区的 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连续性的暴雨 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江河泛滥, 土地和房屋受淹 东部季风区的 平原和沿海地区 夏秋季节,来自热带海洋 狂风、暴雨、海水暴涨 东南沿海地区 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南下 大风、雨雪、冰冻 影响范围广, 最南可达海南岛 (1)气象灾害: 明显且每年都有发生。 季节性 考点梳理 思考 我国干旱多发区的分布 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为什么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并且由于人口众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容易发生春旱。 我国西北内陆的荒漠地区,常年干旱,荒无人烟,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造成人员或财产损失,不能称为旱灾。 考点梳理 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省受寒潮影响小。为什么? ①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海拔高; ②台湾和海南省因距寒潮发源地较远。 寒潮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区。 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思考 我国寒潮路径分布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考点梳理 (一)自然灾害严重 地质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影响 分布地区 地 震 滑 坡 泥石流 (2)地质灾害: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西南地区、 东部沿海 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 地震带与 地震带,强地震多发, 地区和 沿海更为频繁。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 整体向下滑动 房屋和道路损毁、 人员伤亡 山地、丘陵 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 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房屋和道路损毁、 人员伤亡 山地、丘陵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西南 东部 考点梳理 我国地震带分布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 (1)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的原因? 思考 (2)我国东部沿海地震频发的原因? 我国东部沿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 我国西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震灾害频发。 考点梳理 (二)除害兴利并举 都江堰: 和 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 府之国”。 2. 我国防灾减灾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坚持“_____”,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 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1)灾前防灾备灾:建设 工程、开展灾害监测、建设 储备库。 (2)灾中应急救援:抢救 、抢修基础设施。 (3)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家园、恢复 。 防洪 灌溉 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自然灾害 救灾物资 防灾 受灾人员 正常秩序 考点梳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