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0119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联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358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学年,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穿越千年的爱情诗简史———《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联读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段 高中 版本章节 部编版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准确识记四首诗词的文学常识,流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识别并初步分析四首诗词运用的核心艺术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并解释关键意象的涵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对比分析四首诗词在情感内涵、艺术手法上的异同,探寻其内在关联;能对四首诗词所呈现的不同爱情观/理想观进行评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情境想象,深入体会四首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其音乐美、画面美和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同四首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如《静女》的“发乎情,止乎礼”、《涉江》的“忠贞不渝”、《虞美人》的“家国之思”、《鹊桥仙》的“精神契合”;能够将诗词中的精神内核与自身的成长建立联系,思考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当代价值。 教学重点 1.情感内核的多元解读与对比分析———《静女》的纯真欢愉、《涉江》的忧伤怅惘、《虞美人》的亡国巨痛、《鹊桥仙》的哲理超脱。 2.核心艺术手法的辨识与鉴赏———《静女》的细节描写与双关、《涉江采芙蓉》的“对写”与以乐景写哀情、《虞美人》的对比与比喻、《鹊桥仙》的翻新出奇与情景理交融。 3.以四首诗为范例的中国古典诗歌体裁流变认知———通过四首诗,建立起从《诗经》(四言)到《古诗十九首》(五言)再到五代及宋词(长短句)的体裁演进框架。 教学难点 1.《虞美人》中“个情———的情感升华理解。 2.《鹊桥仙》对传统爱情母题的“翻新出奇”及其哲理高度的把握。 3.从“爱情”主题到“理想”追求的思维迁移与价值内化。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 同学们,这四首诗,我们都预习过了。但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为什么《静女》中那个‘搔首踟蹰’的傻小子,能让我们会心一笑? 为什么《涉江采芙蓉》的思念,读来如此沉重,仿佛压着千山万水? 为什么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能让我们也感到心头一颤? 为什么秦观的‘两情久长’,能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爱情信仰? 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并不神秘。它们就藏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解开所有‘为什么’的通用方法,它就是———绘景、品情、析法。 我们将通过描绘画面来还原现场,通过品味情感来触摸诗心,通过分析方法来破解诗人写作的密码。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揭晓答案。” 一、文本细读·绘景品情析法 《静女》鉴赏 【绘其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古代青年男女城下约会的画面。场景一:美丽的姑娘“爱而不见”,故意躲藏起来,男子在城角焦急地踱步,抓耳挠腮(“搔首踟蹰”)。场景二:姑娘终于出现,并深情地赠送给男子“彤管”和从野外采来的“荑草”。 【品其情】: 全诗洋溢着天真、活泼、甜蜜的初恋情感。男子的感情是热烈而焦灼的,从“搔首踟蹰”的细节可见其等待心上人时的急切与不安。收到礼物后,他的感情化为爱屋及乌的极度喜悦,反复赞叹“说怿女美”,并非因为礼物本身多么华贵,只因为“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心爱之人所赠。姑娘的“爱而不见”则流露出恋爱中少女的俏皮与羞涩。 【析其法】: 细节描写:“搔首踟蹰”四个字,通过一个极富特征的动作细节,将热恋中男子的憨厚、痴情与焦灼刻画得惟妙惟肖,堪称神来之笔。 重章叠句:诗中“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的结构,通过章节的复沓,营造出一唱三叹的节奏感,使情感在回环中不断深化。 双关与象征:“说怿女美”中的“女”字,一语双关,既指代“彤管”和“荑草”,更是在赞美赠送礼物的姑娘本人。而“彤管”和“荑草”这两种信物,也象征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