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0371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原卷版+答案版)

日期:2025-10-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877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2026,模拟试卷,答案,原卷版,语文,学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共三道大题 积累运用(共22分) 请阅读小明看完九三阅兵之后写下的日记片段,回答问题。 庄严的氛围里,全场屏息凝神,静候那历史性的一刻。当钢铁洪流裹挟着锐不可当的气势碾过眼前,大国重器的阵列令人目不暇接———这①摧枯拉朽的力量背后,是科研工作者②殚精竭虑铸就的智慧结晶。 历史从不容篡改,真相绝不容扭曲,先辈的功勋早已深深镌刻在民族丰碑之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③振聋发聩,时刻警示我们铭记过往。我们唯有从心底里④由衷呐喊: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 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氛围”的“氛”应读“fèn”;“屏息凝神”的“屏”应读“bǐng”。 B.“锐不可当”的“当”应为“挡”;“摧枯拉朽”字形书写正确。 C.“篡改”的“篡”读音为“cuàn”;“镌刻”应读“juàn kè”。 D.“波澜壮阔”的“澜”不能书写为“斓”;“振聋发聩”的“振”不能书写为“震”。 2.文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摧枯拉朽 B.②殚精竭虑 C.③振聋发聩 D.④由衷 3. 下列对于文段的分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恰似一张张无形请柬,邀全球友人深度“中国发现之旅”。这不仅是便利旅行的举措,更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让世界亲眼看见超越刻板印象、真实立体的中国。在这里,历史与未来无缝对话。②外国游客可清晨在紫禁城红墙金瓦下触摸帝国余韵,傍晚置身浦东摩天楼群感受现代脉搏;也能乘“复兴号”穿越广袤国土,在烟火气的城市停留,与当地人从一句“你好”开启真挚交流。 这场旅行足以打破隔阂与偏见。③它印证中国不仅是前沿科技的弄潮儿,更是五千年文明的书写者。古老智慧与青春活力交织,谱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华彩乐章。④这144小时虽短,却能成为永恒铭记,让亲历者由衷感叹,中国,值得重新认识。 ①句成分残缺,应在“深度”前加上“开启”。 ②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③句递进不当,将“前沿科技的弄潮儿”与“五千年文明的书写者”调换位置 ④句“由衷感叹”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古诗默写。(6分) 秋日山林间,可以欣赏“_____,_____”(王绩《野望》)的美景,层林染秋,霞光漫过远山;行至江畔,晴空下古树枝桠分明,洲上芳草繁盛,恰是“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再往西北,戈壁无垠,孤烟直上,黄河映着落日,便见“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雄浑。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消息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导语和背景有时可省略。 B.《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代表作《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以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等,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为灯节。古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描写的就是元宵节的盛况。 6.【综合性学习】 班级计划举办“铭记胜利,自强不息”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为下面关于2025年“九三阅兵”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此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40%为首次公开亮相,涵盖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智能作战系统等-4。空中梯队战机拉出14道彩烟,象征中华民族14年艰苦抗战的历程-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